
2023年5月10日,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召开“寻找最美救护员”新闻发布会,会上发布了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和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联合公布的2022年度“十大最美救护员”详细事迹。武汉地铁11号线长岭山站的值班站长肖畅、徐聪和值班员夏阳入选,并接受媒体采访。

详细事迹
2023年1月14日,武汉地铁列车内,一名男乘客突然晕倒,没有意识、没有呼吸、没有心跳。列车司机接到车内乘客报告后,立即联系调度员和下一站长岭山站做好接应准备。列车进站后,肖畅、徐聪和夏阳取来站内AED,并对发病乘客交替进行胸外按压,并根据AED提示实施除颤。救护车到达现场时,乘客心跳已经恢复。乘客被医院诊断为突发心梗,已经脱离危险期。
自2021年9月开始,武汉地铁运营公司已有近2000名值班站长接受了武汉市红十字会组织的应急救护培训,并取得了救护员证。
肖畅作为代表接受媒体采访,以下为采访内容:
记者:首先,请给我们介绍一下你们当时急救的详细情况。另外,地铁被称为“城市动脉”,每天都有几百万人次的客流进出地铁。如果有乘客突发急症,你们是否有一个机制,能保证第一时间开展急救?
肖畅:谢谢您的提问。我是来自湖北武汉地铁11号线长岭山站的值班站长肖畅。
今年1月14日上午8时44分,武汉地铁11号线列车内,一乘客突然发病倒地,附近乘客按压了紧急通话装置报告司机王彦。我接到司机和行车调度员的通知,第一时间跑至站台,并呼叫站台岗夏阳到指定车门处等候。列车进站开门后,我们冲进车厢与好心乘客一起将发病乘客抬至站台。当时,乘客面色发紫、牙关紧咬、嘴角还有血,确认没有意识、没有呼吸、没有心跳,情况非常紧急。我第一反应就是急救!
按照平常训练的步骤,我当即安排同事取来站内AED、提醒亲友拨打120、联动驻站民警到站外接应120……所有人员分工明确,快速有序。按照AED提示,我将电极片贴在患者身上,和同事徐聪跪地交替进行胸外按压,指导乘客亲友根据AED提示进行人工呼吸。
当时的确有一些紧张和着急!我也没有把握能够把患者从死神那里拉回来。但我是现场负责人,必须沉着冷静、不能慌张!于是,我深吸一口气快速调整好心情,和同事、乘客亲友一起坚持做着心肺复苏。急救持续了超过10分钟,历经了三次除颤,乘客开始有了微弱的心跳。这个微弱的变化,给了我们所有人希望,大家振作精神继续抢救,直至120急救人员到达现场。
将患者抬上救护车后,我才意识到胳膊累得抬不起来。那天气温零度左右,但我和同事徐聪都汗流浃背。回忆起当时的场景,依旧心有余悸,我非常担心一个鲜活的生命从我眼前流逝。事后,患者家属送来锦旗,激动地说:正是那短短数分钟及时、正确的救护,挽救了他家人的生命,拯救了一个完整的家庭。
肖畅:第二个问题,以我们武汉地铁为例,运营线路11条、全长460公里,位列世界前十,目前日均客流接近400万乘次,客流量在城市公共交通中占比超过60%。乘客来回穿梭,突发身体不适或生命垂危的情况的确偶有发生。大家都知道,严重危及生命的情况,比如心脏骤停,黄金抢救时间只有4分钟。因此,争分夺秒、全力以赴挽救生命,是我们努力的目标。
就我所在的武汉地铁而言,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建立起了救护响应机制。首先是员工掌握应急救护基本技能。武汉地铁有一项规定,地铁车站值班站长都要接受初级救护员培训,取得中国红十字会颁发的红十字救护员证书;普通员工的日常技能和服务培训,也列入了基础急救技能培训。今年4月1日,汉阳火车站地铁站的00后员工徐丛判断乘客发生呼吸性碱中毒,帮其戴严口罩缓解病情,并且陪伴安抚,就是很好的事例。
第二是车站配备急救设备,增加急救成功率。武汉地铁每次新线开通时,新开车站均配备急救箱,根据不同季节更新常用急救物品。2021年,线网所有车站加装了AED,健全应急救治机制。今年春运期间,在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与交通运输部开展的“交通救护伴行”活动中,武汉地铁获赠400只便携急救包,投放至全线网291座车站。所有救护设备,均纳入车站应急物资管理,做到定期检查更新用品,保障急救设备规范使用并发挥作用。
第三是全线网建立一体化应急机制,尽全力保障突发疾病乘客的生命健康。急救的成功,与包括专业院前急救系统在内的环节高效联动配合密不可分。在我们武汉地铁线网内部,也有一个一体化的应急机制。地铁车站所有人员均接受值班站长统一调度,现场处置工作有着明细的分工,行车调度员、列车司机、车站有着详细的应急联动规则。像2020年8月25日晚高峰时段,一乘客突发癫痫倒在1号线行进的列车内,浑身抽搐、口吐白沫。乘客中有武汉协和医院的医护人员,她提出发病乘客情况严重,必须立刻施救。车站当即启动应急预案,联动行车调度员、列车司机扣停列车,多名工作人员、驻站民警和好心乘客一起,配合急救、疏导围观乘客、拔打120电话……当时正值晚高峰,列车扣停对临近车站乘客出行有所影响,行车调度员联动相关车站,做好乘客解释工作。乘客表示理解,现场没有一句抱怨。8分钟后,急救成功,全线很快恢复正常运营。
在这里,我还想感谢那些出手相救的热心乘客。
地铁车站和列车相对密闭且人流密集,很多时候工作人员无法第一时间到达现场。但庆幸的是,众多好心乘客会挺身而出、伸出援手,真正体现了“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意义。当我们通过车站广播寻求帮助时,在场的医护人员都会第一时间挺身而出进行救治。比如:2021年12月7日,乘客在钟家村地铁站突发心梗猝死,先后5名医护人员合力“跪地”成功施救;今年3月9日,乘客在5号线列车内病倒,下班途中的护士发现后立即返回现场急救;今年3月14日,准妈妈在2号线列车内晕倒,多名大学生全程护送;今年3月23日,90多岁的老人地铁出行途中晕倒,好心乘客与工作人员急救的同时不断呼唤、鼓励,帮助老人坚持到120急救人员到达现场……可以说,众多武汉市民用热心、勇气伸出援手,守护着周围人的安全与幸福,这就是城市最美好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