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4年10月25日,《中国红十字报》第四版全文刊登我会工作经验文稿,现予转发,供学习交流。】
武汉市红十字会遗体捐献工作起步于2000年,同年7月28日,接受并实现了武汉市第一例遗体捐献。截至2024年9月,武汉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登记人数已达3.4万人,累计有4600余人实现了遗体(组织)捐献,实现例数居全国前列。20余年来,武汉市红十字会在推动遗体捐献制度化建设、完善工作流程、创新缅怀机制、强化宣传引导等方面持续发力,构建了武汉市遗体捐献工作大格局,推动遗体捐献工作步入了规范、有序、健康发展的轨道。
推进制度化建设。2003年市红十字会推动出台了《武汉市遗体捐献条例》,为全市遗体捐献工作的健康有序发展奠定了法制基础,并在20年工作中不断根据新形势、新变化修订完善。坚持遗体、器官、组织捐献的“三位一体”的遗体捐献定位和工作机制,在工作实践中摸索、总结出《遗体器官捐献工作人员行为规范》《遗体捐献登记指南》等工作制度和管理办法,制定了遗体捐献登记流程、协调流程、善后工作流程、服务流程等一系列规范措施。
完善便民服务措施。在全市设立了31个遗体捐献咨询登记站,开通24小时服务咨询电话,通过邮寄宣传资料和登记表、网上登记、上门登记等多种方式方便市民办理登记。通过社交媒体、官方网站等平台,提供遗体器官捐献的注册、咨询和信息分享服务。组建武汉市红十字会爱洒人间志愿服务队,成员主要为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及捐献者家属,在提供细致、周到、耐心的服务同时,也为捐献者家属提供专业化、人性化的关怀,给予情感支持。
创新捐献缅怀机制。2005年3月26日武汉遗体捐献者纪念碑“生命之光”落成,经2021年扩建,目前为全国最大的遗体捐献纪念性设施。2000年以来所有捐献者姓名均用铜牌镌刻在纪念墙上永久保存,每年“3·26”纪念日前后,市、区红十字会组织捐献者家属、医学院师生、红十字志愿者及社会各界在纪念碑广场以敬献鲜花等各种形式活动缅怀纪念,给予捐献者家属情感抚慰与精神寄托。同时,协助有需要的捐献者亲友建立个人专属网上纪念墓园,表达对逝者的思念和敬意,倡导绿色生态的现代祭奠文化。
持续深化遗体捐献宣传。遗体器官捐献事业的发展离不开群众对于“后事新办”这一方式的接受程度。武汉市红十字会通过举办讲座,在地铁车站、公交车身、电梯屏幕投放公益广告,利用传统媒体及网络平台发布宣传视频和专题报道,普及遗体器官捐献知识,讲述捐献者感人故事,展示捐献带来的积极影响。邀请知名人士、公众人物公开支持和参与遗体器官捐献,通过他们的影响力提高公众对捐献的认知和接受度,不断营造、倡导捐献遗体闪耀生命的社会文化。
20余年来,遗体器官捐献者们为武汉地区4家医学院、5家大型三甲医院以及多家眼科医院、有关医学研究机构,提供了遗体、组织研究利用方面极其重要不可替代的帮助和支持。他们的无私奉献使4000多名失明患者得以重见光明,挽救千余名器官衰竭患者的生命,也为数万名医学生创造了教学、科研条件。武汉市红十字会将不断提升人道服务能力,不负重托,带着广大遗体器官捐献登记志愿者、捐献者的信任,努力搭建生命接力之桥。
(执笔:吴奇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