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7月26日讯(记者周满珍 通讯员李华)夏季天气炎热,是意外高发的季节,在紧急情况下如何进行人工呼吸?如何使用AED进行救助?近期,武汉市江岸区红十字会党员干部在开展“下基层 察民意 解民忧 暖民心”实践活动中发现:90%的人从未参加过急救培训,遇到紧急情况不敢上前施救,群众急救知识普遍缺乏,急救技能相对不足。

为更好参与各类公共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工作,增强城乡居民自救互救意识和技能,提升基层医务人员急救技能知识和水平,7月25日,江岸区红十字会在塔子湖跃进嘉园社区举办应急救护医疗机构专场培训班。培训邀请武汉市应急救护中心的导师进行授课,将于7月25日至7月27日共分为6期开展,来自江岸区的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计660余基层医务人员报名参加此次培训。
当天上午共有110余位基层医务人员参加,培训采取集中理论授课、分组进行实践操作的方式进行。在集中理论授课环节,按照中国红十字会制定的救护培训内容和规范,武汉市应急救护中心的11位讲师对红十字运动知识、应急救护基本概念、心肺复苏和人工呼吸救护方法、海姆利克急救法、AED使用方法、创伤救护基本技术等内容进行了详细讲解。培训过程中,气氛十分活跃,参训学员们认真练习,积极与讲师互动,踊跃参与实操练习,经过近3小时的学习、交流,参训学员纷纷表示收益不少。

在培训现场,江岸区红十字会负责人提出三点要求:一要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学习救护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性,牢固树立“人人学急救、人人敢急救”的理念。二要准确把握要领,争做合格救护员。学员掌握动作要领,遇到突发状况时,能够由“第一目击者”变为“第一施救者”,正确处理伤情,挽救生命。三要宣传救护知识,传递红十字精神。积极向自己的家人及周围的其他人广泛宣传学习急救知识的重要性,助力我区实现“每个家庭至少有一名救护员”的远景目标。
据悉,“应急救护”是2022年武汉市年度民生实事项目。江岸区自开展红十字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以来,积极推进应急救护工作,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是深入推进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的重要体现。江岸区重点抓好应急救护培训进社区、进机关、进企业、进校园的“四进”工作,意在推广普及应急救护知识,提高医疗机构院前急救水平和红十字救护员自救互救技能和水平,在今后生活中、工作中的每一次生命攸关的特殊、紧急场合,为提高群众防灾避险和自救互救能力做出贡献,为江岸群众生命和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