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资讯 >> 正文

江夏一个社区57个人都做了这件事,还有龙头街的一家七口……

时间:2019/04/09

       捐献遗体,你接受吗?

       面对这个问题,9603社区的爹爹婆婆们说,把遗体捐献出来,既能给国家做贡献,又能减少儿女开销,何乐而不为呢?而正是这句“何乐而不为”,让生命之光换了另一种方式延续。目前,9603社区已有57人在遗体捐献协议上签下自己的名字。

       居住在9603社区的婆婆赵腊云今年77岁,知道遗体捐献这个事,还是在深圳照顾孙儿时,在报纸上看到,跟老伴儿两人查阅相关资料后,觉得既能给儿女减轻负担,又能给国家做贡献,这挺不错的。可人在外地,也不知如何办理,2010年回到社区居住,看到遗体捐献的宣传资料便赶紧打电话联系,签署了捐献遗体志愿书。


9603社区居民赵腊云: 

       我这样的想法想了又跟他们(儿女)说,他们(儿女)反正是尊重我的意见,我说那就好办,十一就回来把字一签。

 

 

       志愿书签署好了,老人悬着的心落下了。可没想到的是,身体一向健朗的老伴儿却患上了老年痴呆,记忆力减退,身体机能下降,老伴儿的病来势汹汹,不到四年,人就走了。赵婆婆说,老伴儿走时,自己一直抱着孙女痛哭,还是儿子联系了红十字会把老伴儿的遗体带走,这也算是完成了为老伴儿做的最后一件事。

 


9603社区居民赵腊云: 

       我们国家对这个(捐献)事情有些忌讳,中国的传统,人去世以后安葬、火化。既然国家在提倡这个事情,那我们也可以去走这一步。

 

 

       同住一个社区的爹爹刘忠祥,他家的“捐献路”一开始却并不顺畅,爹爹回忆,自己听老伴儿说要捐遗体时很吃惊却也表示支持。可儿子的态度却很强硬,儿子说自己一直在外面工作,不能陪在二老身边,到最后还不能给父母亲尽心,那太不孝了。

 

9603社区居民刘忠祥:

       到第二年回来以后,老伴儿就瞪住我的儿子,让他签字,儿子不肯签,反正他假期有限,(老伴儿说)你不签,我不要你走,是他妈妈逼着让他签的字。

刘爹爹年轻时是参战部队的士兵,与婆婆结婚时也只在家呆了一天就回部队了。一直到女儿5岁,儿子2岁时才从部队退伍转业,他很感谢婆婆一直默默的照料着小家。婆婆2017年走了以后,他也签署了捐献志愿书,他说这样心也就是跟婆婆永远在一起了。

 

9603社区居民刘忠祥:

       她这种行动,也影响了我,我们生前在一起是一对好夫妻,(老伴儿)走了以后咧,我也采取他这种方法,虽然不是一个时期,也不是一个地方,心是在一起。

 

 

       江爹爹是9603社区最早的一批遗体捐献者,2011年接手了社区遗体捐献宣传工作。刚开始,工作开展并不顺利,受到了不少邻舍的白眼谩骂,被人称骗子。但他一直坚持,找区红十字会要宣传资料张贴,给社区居民普及知识。如今,社区捐献者从20人增加到现在的57人。

 

除了9603社区,在江夏

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奉献自己,

帮助他人,让生命延续。

 

龙头街一大家七口齐登记

遗体器官无偿捐献

 

       居住在龙头街的李才玲一家七口陆续签署了无偿捐献器官协议,志愿在离世后将器官、眼角膜、遗体等全部捐献出去。

 

 

       78岁的区卫健局退休人员李才玲,曾从事多年计生工作,是一名普通的退休党员干部。早在2013年10月,她在报纸上看到遗体捐献的报道,便主动到区红十字会填写了申请登记表。李才玲有9个兄弟姐妹,当时表达这个想法时,还不能得到他们的理解。

 

 

     而让她感到意外的是亲家公孙长生、亲家母付书云不仅赞同,在她办理完的第二年也都办了登记手续。在她的带动下,2017年4月,弟弟李才英、弟媳尹幼枝也进行了登记,理解了她当初捐献的行为,想着关心下一代是父母的天职,不应让后事拖累了子女。

 

IMG_271

 

       更让李才玲吃惊的是,一直不赞同的老伴儿,在弟弟、弟媳办理完手续后,也要求要进行遗体捐献。老伴儿坦言,原来不同意,是因为老家孝感父亲母亲的坟都被平了,只有自己的哥哥一个人安葬在那里,怕自己的侄儿、侄女埋怨自己,让他们不能尽孝心。

      今年,李才玲的小妹妹也签署了遗体捐献志愿书。她说,她还要继续动员周边的人,参与到这一公益事业中来,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

 

 

上一条:“义卖、折纸、画团扇...”不同的方法,同一份“爱” 下一条:一年内双胞胎儿子先后离她而去,坚强的母亲将孩子器官捐献挽救6条生命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