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现将市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第20210413号提案提出的《关于加强急救知识普及和急救技能培养的建议》办理情况函告如下,请综合后一并答复提案者。
近年来,市红十字会围绕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进企业、进机关(即“五进”)要求,努力构建应急救护知识培训线上+线下培训体系,不断提高应急救护培训覆盖面以及普及率、知晓率,为推进我市急救知识普及和急救技能培养做了大量工作。
一、目前工作情况
一是大力开展线下培训。“十三五”期间,市、区红十字会共举办应急救护(含公益普及培训)培训班541期,普及培训17.8万人(次);红十字急救员认证培训2万人。
二是充分发挥线上培训优势,在全国红十字系统率先开发《红十字掌上通》和《“救”在身边》救护培训手机APP教程,将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以试题的方式融入其中,并依托两项教程举办全国首届网上红十字救护知识挑战赛,增强社会各界人士参与救护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目前,《红十字掌上通》和《“救”在身边》在全国范围内注册用户已达39万余人,截至2020年底,累计在线参与应急救护知识学习和测试的人数达822万人次,取得了良好的推广普及效果。
三是量身定制菜单,创新教学内容。针对不同对象开展培训。如专门为小学生制定了以“止血、包扎、固定、搬运”为主的四项急救技术,辅之以交通安全、异物卡喉等知识培训内容,在中学主要开展心肺复苏、适当增加互动性教学,辅之以消防安全、溺水、中毒等知识。在宾馆饭店服务人员和铁路、民航工作人员中普及应对心脏骤停、AED使用等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培训。
四是建立体验培训基地,提升“第一目击者”的反应处置能力。市红十字会分别在蔡甸区和江汉大学建立了救护培训基地,在青山区钢城四小建立“红十字生命健康安全体验教室”,这些培训场所设有应急救护、交通安全、地震安全、消防安全等教学模块,通过“场景式+情景式”和互动游戏、逃生演练、互动问答等的教学方式,体现应急安全知识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增强学生们的安全意识。
二、今后工作打算
一是与市教育部门联手,大力普及学校应急救护知识,不断提高师生自救互救、防灾避险意识和能力,最大限度降低校园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造成的伤亡率。大力推进救护培训网络课程进校园,倡导鼓励学生下载使用市红十字会独立设计开发的救护培训APP参与培训。同时,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编制专门急救教学手册和课本。
二是加强师资队伍和培训基地建设。实施人才储备和分阶段递进式培养计划,建立师资储备库,按照“专兼结合、优势互补”原则,多形式、多渠道选聘专兼职师资。同时,面向社区、面向市民大力发展以应急救护互动教学平台为核心的武汉市红十字会救护培训基地网络。
三是进一步完善“菜单式”培训。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学什么”的要求,推出适合各行业、岗位、不同职责、专业和工作的应急救护培训“菜单”,定制相应教学课纲和教材,由培训对象按照各自需求,各取所需安排教学,增强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