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资讯 >> 博爱夜读 >> 正文
2019/05/06

第四期:《一把有梦想的扫帚》

一把有梦想的扫帚

作者/陈亦权

菲利帕奇儿时生活在前南斯拉夫的一个农庄,因为战争与贫困,只读了小学就在家帮父母打理农庄。后来,他报了自修班,不用到学校听课,只需考试到场就行。但那些年战火繁多,再加上农庄的活儿很多,导致菲利帕奇无法完成学业。       

 

1979年,19岁的菲利帕奇告别亲人来到美国,在一个小学找了份扫地的工作。他利用空闲时间学英语,有时候,还在窗户下听老师讲课。       

 

菲利帕奇在那里整整度过了10年,打下了扎实的英语基础。再后来啊,校长善意地告诉他,在这个学校学不到什么,建议他去哥伦比亚大学找工作,因为那里的所有员工都可以免费听课。       

 

菲利帕奇兴奋至极,来到哥伦比亚大学,可那里的人却说没有空缺岗位。为了给自己创造机会,菲利帕奇就买了一把扫帚,天天在哥伦比亚大学门外扫地。时间一长,就连校长也以为他是学校的清洁工,开始给他布置任务。很快,菲利帕奇被聘为哥伦比亚大学的全职清洁工,开始了他“蹭课”生涯。       

 

2000年,菲利帕奇报考了美国通识教育学院,并在3年后顺利毕业。回到哥伦比亚大学后,菲利帕奇选择了几乎算得上是最难的古典文学专业。每天,他上午上课,下午到晚上打扫卫生,下班后返回住所继续学习。由于经常晚上11点下班,所以,菲利帕奇的学习时间非常紧张,但他不急于求成,每个学期只修一两门课程,勤勤恳恳地修完了所有学分。       

 

清洁工的收入非常有限,而菲利帕奇的学历越来越高,在这些年,他也曾遇到过几次高薪工作的机会,但因为不想放弃学习,所以从来没考虑过跳槽。哥伦比亚大学也因为有这样一名学生而觉得自豪, 经常用菲利帕奇的事迹来鼓励学生。       

 

2008年,48岁的菲利帕奇以优良的成绩通过考试。为了参加毕业典礼,他特意请了一天假,仪式结束后又接着回去工作。学校提出给他调动工作,他却以“习惯了这种时间的调配模式”拒绝了,继续在清洁工的岗位上攻读博士学位。       

 

2018年5月,58岁的菲利帕奇终于实现了他的顶级目标─文学博士学位,此时的他已经出版了三部长篇小说和两部散文集。       

 

就这样,差不多是在别人准备退休的时候,菲利帕奇这个老清洁工摇身一变,成为了哥伦比亚大学的一名文学教授。       

 

每个人都会有梦想,但不一定每个人都会为追求梦想而努力。对于一个真正有追求的人来说,一把扫帚也足以舞动精彩的人生。    


 

—完—   

作 者:陈亦权      

主 播:张睿       

制作人:何航航       

出品方: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报刊社       

     武汉市红十字会       

专业支持:汉口学院传媒学院       

总出品人:金宝杰 陈耘       

总编辑:吕进福       

总监制:王鹤 王超       

总制作人:牟伦毅 栗文萱        

编辑部主任:余振权       

责任编辑:陈晓亚 谢云凤 耿艳菊       

稿件统筹:柯涵       

音乐编辑:王超、陈行       

平台统筹:李思凡       

平台管理:邓小翠 张立光

 

上一条:第五期:《做自带光源的人》 下一条:第三期:《拯救废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