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背着书流浪
作者/姜常红
在《朗读者》节目中,主持人董卿问嘉宾黄永玉:“您走过的那么多城市里,有没有哪个地方给您留下印象特别深的?”
黄永玉回答:“福州。我在长乐教书的时候,每个礼拜都会坐轮船到福州,一上岸就直奔一家书店,找到放在原处的《约翰·克利斯朵夫》,看完了就放回去。就这样,我花了半年时间把书看完了。”
后来书店老板说,黄永玉第一次来的时候就注意到他了,看到他每次寻书、看书、还书,就决定为黄永玉留着这本书,不会卖。
黄永玉12岁那年,就离开故乡开始流浪。8年时间,长沙、杭州、上海、厦门、泉州、福州等城市,都留下了他的足迹。无论走到哪里,他都会随身携带一个帆布包,里面装着各种书籍。
带着书流浪,想想都觉得美好。所有流浪的记忆中都有书的影子,连印象最深的城市都是因为与书有关。黄永玉感慨道:“那个书店老板也让我印象深刻,因为他的理解和博爱,我才得以酣畅淋漓地看完一本中意的书,因为路途中有这些美好,我就不觉得是在流浪。”
刚工作的那几年,我做着一份不喜欢的工作,还好空闲时间比较多,我就拿起书一本一本地读。如今过去多年,读过的书记忆犹新。那个时候的我,就如同在工作中流浪,找不到存在的价值,但在书中,我找到了那个熟悉的自己。
林海音在《窃读记》中写过一个类似的小故事:学生时代,林海音因为买不起书,又怕总去一个书店被嫌弃,于是就“流窜”于多个书店。有一个书店的店员专门为林海音留下了一本她正在读的书,一直没有卖出去。她在文末感慨:“我不仅是读书长大的,更是在爱里长大的。”
背着书流浪,心却有地安放,在书中遇见更好的自己,在流浪的途中遇到温暖和希望。
—完—
作者:姜常红
主 播:佳颖
制作人:王雨娟
出品方: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报刊社
武汉市红十字会
专业支持:汉口学院传媒学院
总出品人:金宝杰 陈耘
总编辑:吕进福
总监制:王鹤 王超
总制作人:张皓静 陈行
编辑部主任:余振权
责任编辑:陈晓亚 谢云凤 耿艳菊
稿件统筹:刘馨芫
音乐编辑:王超、陈行
平台统筹:李忠黎
平台管理:邓小翠 冯慧 张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