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光的百灵鸟
作者/蒙佳
她,出生于上个世纪70年代,打小就十分热爱学习,可是在山区贫寒家庭,这是一种奢侈。懂事的她读完小学后便辍学回家,替家庭分担生活的重担。
她的爷爷是红军,1927年参加革命。1929年时,爷爷寄出最后一封家书后,便杳无音信。
干活间隙,她常常对着青山,脑海里闪现着爷爷的音容笑貌,手里抚摸着爷爷留下的唯一“遗产”, 一本泛黄草纸订成的本子。那上面记录着爷爷亲手写的三十多首歌谣。她轻轻唱起这些歌曲,唱得满眼泪光。这是她对从未谋面的爷爷独有的怀念方式。
20岁时,她应聘到家乡一个旅游发展公司做景区保洁员,每天的工作单调且脏累。但是性格要强的她,扛起扫帚就上了岗,一干就是许多年。因为知道自己文化水平不高,她十分珍惜这份工作,样样都要做到比别人出色很多。
景区的地势险峻,游客量又很大,忙累之余,她唱起爷爷写的红歌,就觉得疲惫一扫而空,仿佛手中的扫帚变轻了,浑身有了使不完的劲儿。
婉转的歌声时而冲上云霄,时而落到山脚。不少游客累得本想放弃攀登,听到悦耳的歌声,又一步步拾阶而上,不知不觉就爬到了山顶。当他们得知这百灵般的歌声出自一名普通的保洁员时,感动地表示,回去要告诉更多的人,让大家都来感受这片土地的澎拜激情。
她用歌声排解疲乏,也鼓舞了攀登者。她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游客来到景区,为家乡的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怀着这样朴素的信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她把扫帚挥舞得更加起劲,山歌唱得是更加嘹亮。
她义务献唱,一唱就是十几年。凭着一首首激荡人心、感人肺腑的歌曲,她唱到了省级红歌会、唱到了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节目。央视连续剧要把她唱的《红军阿哥你慢慢走》作为主题曲,很多来过景区的国家领导人也与她合了影……
她成了地道的草根名人。
面对接踵而来的名和利,她做出了人们意料之外的选择。
她家老屋对面的那片稻田,在炮火纷飞的战争年代,曾经被130名烈士的鲜血染红过。当年爷爷下山投身革命,和红军战士一起浴血奋战,至今下落不明……她深深懂得,自己的歌声之所以能走进人们心里,是因为唱出了对爷爷和战士们无限的崇敬和热爱之情!所以,绝不能用爷爷留下的精神遗产去“赚钱”。
她谢绝了几十万元的酬劳,只要求电视剧片尾处注上爷爷的名字。去北京录制主题曲时,她也只要求报销路费和食宿费。
她认为,能把爷爷写的红歌唱到北京,传承老区革命精神,让后辈们更加珍惜今天的生活,自己的人生就实现了价值。至于生活,她坚信凭借自己的努力,一定会越来越好。
出名后,她谢绝单位给她加工资,也谢绝调到市委清闲的部门里工作,仍然坚守景区保洁员的岗位,坚持为游客义务献唱。她说她的文化水平不高,那些岗位不适合她,她要安心做好她的保洁员工作。
也许骨子里流淌着红军后代的血液,她自强不息,工作上不怕苦不怕累,处处做标杆,连年被评为“三八红旗手”和“劳动模范”。当初,家人的不理解,乡亲们的质疑,都是她拼搏和前进的动力。
她的家在江西井冈山小井村,她把传承红歌当成了自己的使命。她是红色土地上深情的百灵,老红军江治华的第三代后人,她叫江满凤。
“啊呀勒,红军阿哥你慢慢走勒,小心路上就有石头,碰到阿哥的脚趾头,疼在老妹的心里头…”歌声又起,江满凤用客家腔调唱着高亢的红歌。
是的,有些人,身上似乎有光,能够照亮黑夜、照亮灵魂。
—完—
作 者:蒙佳
主 播:子琪
制作人:邵雨婷
出品方: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报刊社
武汉市红十字会
专业支持:汉口学院传媒学院
总出品人:金宝杰 陈耘
总编辑:吕进福
总监制:王鹤 王超
总制作人:张皓静 陈行
编辑部主任:余振权
责任编辑:陈晓亚 谢云凤 耿艳菊
稿件统筹:刘馨芫
音乐编辑:王超、陈行
平台统筹:李忠黎
平台管理:邓小翠 冯慧 张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