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蹦跳向上
作者/蒲一碗
清晨的太阳刚刚爬上树梢,他便忙活起来,站在医院门口的早餐摊子前做早点,一站就是3个小时。他的站与众不同,因为只有一条腿,更不同的是,他还先天脑瘫。他叫熊军。
熊军出生在重庆万州,出生三个月时,医生诊断他患有先天脑瘫。亲戚朋友都劝他的父母放弃,医生也建议不要治了,可他爸爸说:“就算再困难,我们也要花钱治好他。”
在父母地坚持下,熊军7岁能说话了,可是不能走。小小的熊军感到自己的存在是父母的负担,想到了死,一了百了,妈妈及时阻止了他。母子俩大哭一场后,妈妈告诉他:“孩子,即便眼前是一片黑暗,我们也要学着找一找光亮。”
熊军似懂非懂,但明白父母为了让他活下去已经付出很多,不能再让他们难过。
10岁那年,熊军的妹妹上小学了,他也按捺不住一颗想学习的心。可是,学校见他生活无法自理,不收他。熊军就趴在教室外听课,一趴就是一天。无论刮风下雨,都自己爬到学校听课。
一天,街上几个孩子看见熊军在地上爬,便嘲笑他:“你就像小狗一样,不能站起来吗?”熊军感到很羞辱,想争口气,可是无论他怎么努力都站不起来,一次次摔倒,引得那些孩子放肆大笑。
爬到家,熊军闷闷不乐,想起在书中看到的一句话:“人的情形仿如麦子,若不被播到土里,等待萌芽,便会被磨碎制成面包。”那一刻,他仿佛钻出了生命的黑洞,冒出一个念头:既然站不起来,那就练习到站起来为止,绝不能被生活的苦难磨碎。
为了能站起来,熊军一次次摔倒,又一次次爬起来,牙磕没了,手摔断了,都不放弃。无数次尝试后,他不仅站了起来,还往前蹦了好几步。就这样,熊军14岁时,开始了他的“蹦跳人生”。
2011年的一天,熊军在电视上看到温州要举行“万人万米健身跑”活动,一下燃起了他心中奔跑的火焰。他兴奋不已,一路蹦跳着到了报名现场,可工作人员拒绝他报名。
熊军不死心,在胸前挂了个“我要跑步”的牌子,在现场站了三天两夜。主办方终于被他锲而不舍的精神打动,给了他一个5公里的跑号。想不到,熊军却用1个多小时完成了10公里的路程。
因为这次“蹦跳”跑步,熊军结识不少跑友,了解了很多跑步知识。之后,他又参加了多场马拉松。“蹦跳”奔跑的过程中,很多参赛运动员对熊军竖起大拇指,有的人会扶他一把,给他递水擦汗,几乎沿线的每个人都在为他呐喊加油。这样的场景,让熊军觉得自己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2013年,熊军参加北京马拉松。当宽阔的长安街,雄伟的天安门,这些梦中的地方出现在眼前,熊军越“蹦”越兴奋,脑海里只有“蹦!蹦!蹦!”最终,他用时5小时57分钟完成了全程。到达终点的一瞬间,他瘫倒在地上,缓过气来,哭着给妈妈打电话:“妈妈,我在北京‘跑’完全程了。”
就这样,熊军用5年多时间,蹦跳了33场马拉松,越“蹦”越快,越“蹦”越远。很多残疾人被他的事迹鼓舞,打电话向他诉说内心的苦闷,纷纷参加了马拉松。
2017年11月,在长江三峡国际马拉松的报名现场,熊军这样说:“我的人生,就是一场单腿马拉松比赛。我要跑好,也要帮助更多和我一样的人一起向前。我们都有身陷沼泽的时候,但只要有一颗向上的心,不论环境多么恶劣,也要把生命的小麦播到土里,等待萌芽的一刻。”
—完—
作 者:蒲一碗
主 播:谢晓毅
出品方: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报刊社
武汉市红十字会
专业支持:汉口学院传媒学院
总出品人:金宝杰 陈耘
总编辑:吕进福
总监制:王鹤 王超
总制作人:张皓静 陈行
编辑部主任:余振权
责任编辑:陈晓亚 谢云凤 耿艳菊
稿件统筹:刘馨芫
音乐编辑:王超、陈行
平台统筹:李忠黎
平台管理:邓小翠 冯慧 张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