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个已拨电话
作者/蝶舞沧海
还在初中时,我就离家住校远远离开了母亲。那时我每周都会写信给母亲,一直写到大学,从不懈怠,哪怕只有只言片语。只有让母亲知道我还好,她才会心安。这个风雨飘摇的单亲家庭,我是她生命中的唯一。
到我毕业参加工作,已经是网络发达手机普及的信息时代,没有谁再用老土的方式写信了。于是我也给了母亲一个手机。旧款的女式手机,屏幕很小,是我最初用过的。
解锁,接听挂断,充电,三个最简单的动作,母亲也认真学了半天。母亲问我的手机号码,我说,很好记,尾数是两个6和四个0。拿来纸笔,想了想又说,算了,您眼睛老花得厉害,还是我有空打给您吧。
一开始,我还隔三差五给母亲电话。留在省城工作,我早就入乡随俗学会了当地话,没有谁能看出美丽时尚的我是个乡下丫头。可是和母亲打电话,我必须讲那土得掉渣的家乡话,不然母亲听不懂。而且母亲的耳朵有点背,我要嚷嚷很大声音她才能听到,这一点让我感到尴尬。有一次我大喊大叫和母亲打电话时,被两个平时嫉妒我的女同事听到,她们彼此对望一眼,意味深长地笑了笑。那一刻我脸上火辣辣的,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因为这个原因,便对给母亲打电话有了某种排斥。再加上白天在公司人多,晚上夜生活又丰富多彩,我独处的机会极少,和母亲联系自然就少了。其间给母亲打过两次电话,响了很久都没人接听。正是棉花如雪的金秋,我想,母亲应该是在地里忙活吧。
一天下班,刚走出公司大门,一抬眼我就愣在了原地。我居然看到了母亲!头发花白的母亲,正佝偻着身子对着垃圾箱呕吐,脸色苍白得像纸。妈,您怎么来了?我奔了过去。母亲看到我,眼睛蓦地一亮,然后虚弱地笑了,捂着胸口说,你没事就好,没事就好。
带母亲回到我的住处,喝了杯热水,母亲才慢慢缓过气力来。原来,母亲见我一个月没打电话回家,担心我有事,就赶了过来。看着老态龙钟的母亲,我的眼睛涩得睁不开。母亲生平最怕的就是坐车,她晕车晕得厉害,有时不得已去市里,为了不弄脏别人的车,母亲一点东西也不敢吃,甚至连水都不喝一口。母亲从未来过省城,这一路打听一路转车颠簸而来,该是经历了什么样的折磨才找到我啊。
我说,其实我给您打过两次电话的,可您没接。母亲“啊”了一声,然后像个做错事的孩子一样,嗫嚅着说,手机我一直带在身上啊?是不是我不小心按到哪里把手机弄得没有声音了?我拿过手机一看,果然,通常模式变成了无声模式。
把设置更改过来以后,我告诉母亲,其实按那个绿色键,在通话记录中就可以找出我的号码。我一边说一边示范给母亲看。一眼瞟去就愣了——呼出电话竟然密密麻麻的。奇怪啊?除了我,母亲没有什么亲人了,她给谁打了这么多电话?
再一看,我就再也挪不开视线了——从第一个到第30个已拔电话,尾数居然全部是两个6和四个0!而每个号码的前三位依次是130、131、132、133……然后是1301,1302、1303……有的号码通话时间为零,有的号码通话时间有几秒,有的号码显示已拔了两次或者三次……
我一把抱住了母亲,禁不住泪如雨下。我的手机原来设置的是保留30个已拔记录,我不知道母亲戴着老花镜吃力地拔了多少,又拔了多久。拔到空号时她是怎样的失望,接通时是怎样的期盼,三番两次打到别人手机上有没有挨过骂。这一刻,我的心就像一面玻璃,被自责的子弹瞬间击中,哗啦碎了一地。我曾告诉母亲从130到139都可以是手机号,却忘了告诉她150、158、159等等还有很多种开头的也可以,而我就是150号的。母亲这样打,哪有这么容易碰巧打通呢?
母亲对子女的爱,永远都在呼叫拔号中。这30个已拔电话,我会一辈子珍藏。我决定给母亲买一个大屏幕的新手机,把我的号码写得大大的贴在她的房间。当然,如果母亲这次肯留下来就更好了。
作 者:蝶舞沧海
主 播:袁宏瑾
出品方: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报刊社
武汉市红十字会
专业支持:汉口学院传媒学院
总出品人:金宝杰 陈耘
总编辑:吕进福
总监制:王鹤 王超
总制作人:张皓静 陈行
编辑部主任:余振权
责任编辑:陈晓亚 谢云凤 耿艳菊
稿件统筹:刘馨芫
音乐编辑:王超、陈行
平台统筹:李忠黎
平台管理:邓小翠 冯慧 张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