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0厘米之上的梦想
作者/张春苗
在湖北宜都陆城街头笔社区图书馆,管理员李玉洁的脸上挂着恬淡的微笑。有人来借书,她一点一点挪动轮椅到书架边,熟稔地取下书。
这个特殊的图书管理员感动了很多人,借书的人络绎不绝。
26岁的李玉洁出生于一个普通农家,父母给她起了个诗意的名字——玉洁,希望她是个冰清玉洁的女孩。
从小,玉洁就特别懂事,放学回来就帮妈妈做家务,照顾妹妹。生活不富裕,却也其乐融融。
变故来得太突然。7岁那年的一天,没有任何征兆,走路时,李玉洁的脚踝突然一阵疼痛,以至于她忍不住尖叫起来。检查得知,李玉洁患了类风湿。这个病被称为“不死的癌症”,病痛会折磨患者的一生。
从此,李玉洁再也无法像正常孩子那样跑跑跳跳。但是,无论如何,她内心对学习的渴望依然强烈。每天早早起床,一瘸一拐步履艰难,从不迟到。
手指严重变形,指关节肿大,对正常人来说再简单不过的写字,对李玉洁来说一笔一画都很费劲——她的右手手腕不能动弹,已经变形的手指捏稳笔已经不易,写起字来只能一点一点在纸上“戳”。
靠着这样的“戳”,凭借惊人的毅力,在她整个的求学生涯,除了体育,每门功课都是年级第一。
14岁时,李玉洁瘫痪了,只能无奈地离开学校,整日被禁锢在轮椅上。治疗过程中,手指长的钢针一次次扎进穴位,疼痛锥心般袭来。她可以咬紧牙关忍受病痛,却不能忍受辍学的痛苦。悲伤绝望笼罩着她,小小的心灵愁云惨淡。
李玉洁想到了司马迁。语文课本上有篇《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课堂上老师说过一句话:“真正的伟大不是壮烈地死,而是为了自己的梦想卑贱地活着。”仔细想想,如果司马迁当时选择血溅墙头,那还有今天熠熠闪光的《史记》吗?她若有所悟。
和司马迁一样,李玉洁选择艰难地活着。没有了行走的双腿,还有一双可以勉强活动的双手,还有健康的头脑和永不放弃的心。她重新拿起书本,并将时间用到大量阅读中去,阅读让她忘却了痛苦。
因为治疗,李玉洁的手上、腿上一度全是水泡,轻轻动一下就疼。妈妈坐在床边,把一本本世界名著翻开正对着她,她睁大眼睛贪婪地阅读。
阅读为李玉洁打开了另一扇窗户,让她汲取了更多的知识和精神力量。读得多了,她开始写文章并投稿。第一篇根据亲身经历写出的文章,就在杂志《中学生阅读》上发表,这给了她很大的鼓舞。从此,她一发不可收,坚持写作,发表的作品越来越多。
右手手指严重变形,李玉洁努力夹着笔,一点点在纸上“戳”,一篇千字左右的稿子,她要“戳”半天。
就这样,她艰难“戳”出的作品,连续三届获得“中国少年作家杯”全国征文大赛一等奖。
通过媒体报道,李玉洁身残志坚的故事渐渐传开了。街道办工作人员为她送来了电脑,宜昌市中心医院为她免费治疗,更有爱心志愿者时常来看望李玉洁。
有了爱的滋润,李玉洁更加勤奋,靠自学取得了大专学历,又通过了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考试。
现在,她义务担任母校校外德育辅导员,还担任宜都市陆城二中特聘辅导员;每年还到多所中学与单位开展励志演讲,开通“知心姐姐”热线;寒暑假,给社区十几个孩子免费辅导作业……忙,让李玉洁感到从未有过的满足和充实。
2015年7月,在爱心人士的帮助下,李玉洁的25万字自传《梦想在110厘米之上》出版。110厘米,是她坐在轮椅上的高度。她在书中说道:“弥补不能站着的遗憾的最好方式,就是挣脱枷锁、追寻梦想。追寻的过程能让内心无比富足,让人生充满希望和期待。”
作 者: 张春苗
主 播: 荆琳琳
出品方: 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报刊社
武汉市红十字会
专业支持:汉口学院传媒学院
总出品人:金宝杰 陈耘
总编辑:吕进福
总监制:王鹤 王超
总制作人:张皓静 陈行
编辑部主任:余振权
责任编辑:陈晓亚 谢云凤 耿艳菊
稿件统筹:刘馨芫
音乐编辑:王超、陈行
平台统筹:李忠黎
平台管理:邓小翠 冯慧 张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