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宝贝,换一种方式好好长大
作者/黄从志
2017年4月17日17:03,江苏省邳州市中医院,一个名叫早早的四岁女孩永远地离开了。在此之前,父母为早早短暂的生命做出了最后一个决定——捐献器官。
早早今年4岁,是个笑起来像天使一样漂亮可爱的小女孩。家人视她为掌上明珠,恨不得把一切美好的东西都给她。
一年半前的一天,早早突然开始呕吐,当天夜里竟然昏迷了。
早早被确诊为脑胶质瘤。医生说,根据早早的情况,考虑手术治疗。
从那以后,早早一家人开始了辗转求医的历程。一年多的时间,年幼的早早经历了手术、放疗、化疗的痛苦。
看到病床上因为使用药物而变了模样的早早,家人痛彻心扉,多么希望生病的是自己,而不要让年幼的孩子来承受这一切。他们倾尽所有只有一个希望,经历所有痛苦之后,曾经那个活泼健康的早早能重新回来。
然而,上天没有眷顾这个可爱的孩子,早早的病情越来越不乐观,整个家庭笼罩在悲伤中。
早早生命弥留之际,家人带她回到了邳州,做出一个重大决定:捐献器官。
早早的父母向祖父母提出捐献器官的建议,老人虽然心有不舍,但最终都同意了。
早早的父母、祖父母都是医务工作者,深知器官捐献的意义,他们希望早早的器官能挽救更多家庭,也能让早早以另外一种方式活在这个世界上。
早早的妈妈说,早早的生命历程太短了,她希望早早的眼睛和器官能够继续感受世界,挽救更多人。做出这个决定前,已经跟孩子沟通过了,早早同意。
在邳州,市中医院重症医学科的主治医生说:“早早术后两个月病情非常严重,都是靠药物维持,孩子很坚强。”
就是这么一个坚强懂事的孩子,最终没能被这美丽的世界挽留。
4月17日下午,征得家属同意后,医院启动了对早早的脑死亡评估,最终确认早早已经处于脑死亡状态。
邳州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给早早的家人递上了器官捐献相关文书。面对眼前的文件,早早爸爸握笔的手一直在颤抖,迟迟无法落笔。只要一签字,就意味着与女儿永远离别。
最终,爸爸还是郑重地做出了同意的决定。“只有这样,我们的早早才能继续在这个世界活着,她的眼睛还能看到我们,看到这个美丽的世界。”
妈妈深情地亲吻着早早的小脚,和女儿做最后的道别。
手术室内,十多名医护人员集体默哀一分钟,向逝者表达感谢和尊重。18:30,手术结束。早早的器官被早已等候在门外的江苏省人民医院的医生,紧急运送给等待器官移植的病人。
事后得知,早早捐献的肾脏分别被移植给了19岁的南京女孩和40岁的安徽女性;肝脏则移植给了一名40岁男性。早早的眼角膜留在了徐州,其中一枚眼角膜被移植给了一名56岁的女性,另一枚眼角膜也于近日进行移植。
早早父母强忍悲痛,通过微信朋友圈、微信病友群等方式,呼吁更多人参与到生命延续的爱心公益活动中。
我们始终相信,可爱的早早依然活在这个世界上,活在最爱她的家人心中。
作 者: 黄从志
主 播: 魏素璞
出品方: 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报刊社
武汉市红十字会
专业支持:汉口学院传媒学院
总出品人:金宝杰 陈耘
总编辑:吕进福
总监制:王鹤 王超
总制作人:张皓静 陈行
编辑部主任:余振权
责任编辑:陈晓亚 谢云凤 耿艳菊
稿件统筹:刘馨芫
音乐编辑:王超、陈行
平台统筹:李忠黎
平台管理:邓小翠 冯慧 张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