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平台 >> 他山之石 >> 正文

湖北省英山县红十字会助力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

时间:2023/12/05

湖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明确今后五年的六大目标之一是“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着力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共建共治共享”的城乡社会治理体系。红十字会作为党和政府在人道领域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在团结引领群众、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增进民生福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当前,通过加强红十字建设,充分发挥红十字会政治功能,更好围绕中心工作、服务发展大局,成为新时期、新背景下红十字会助力基层治理的“必答题”。

作为湖北省红十字会县域基层组织的代表,英山县红十字会抢抓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定点帮扶的重大契机,在省、市红十字会的大力指导下,坚持以融入中心大局为目标,以服务民生发展为导向,以项目实施为抓手,用“小切口”推动基层治理的“大变化”,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现代化新英山、服务湖北先行区建设贡献红十字力量。

创优“三种服务”,激发基层治理新效能

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锚定主责主业,以创新基层治理模式为目标,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精心谋划、精准创优“老幼妇”特殊人群帮扶、基层人才队伍培养、重点志愿活动开展等三种服务。

一是创优“老幼妇”特殊人群服务。用心服务老年人,全面推广曜阳养老志愿服务活动,为行动不便的失能、残疾、高龄、长期患病老年人提供方便就餐和健康疗养等志愿服务。投入资金50万元建设“博爱食堂”,采取“政府筹一点、社会捐一点、村里贴一点、个人出一点”的“四点”运营管理模式,每天为各村内的30余名老人提供就餐或送餐服务。用爱服务青少年儿童,通过博爱学校、博爱校医室、未来教室、黄房子等项目,进一步擦亮英山红十字青少年工作名片。与此同时,针对留守儿童就学和心理等突出问题,盘活陵园社区等社区办公室、仓库等闲置空间,创设青少年儿童“英雄能量站”,提供课后托管、沙盘游戏、文艺创作、知识科普等服务5000余人次。用情服务适龄妇女,争取省红十字会、县政府高度重视,共计投入资金近600万元,计划在今年年底超前完成全县72660名适龄妇女“两癌”筛查及全县适龄孕妇唐氏筛查全覆盖任务,实现两年适龄妇女筛查率100%,推动妇女健康工作在全省建成试点、树立标杆、走在前列。

二是创优基层人才培养服务。将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纳入康养英山、健康英山发展规划,构建“3支救护宣传队伍+4个救护培训基地﹢5进活动”应急救护培训体系。秉承“人才兴会”理念,近年来持续培训乡村的各类管理、经营、技术人才4398人次。积极发展、吸纳各类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负责人等乡村能人成为红十字会员和志愿者参与乡村振兴。全县40%的教师、25%的党员干部都是持证红十字救护员,每年有6000余名中学生接受普及培训,英山人民生命健康安全得到有力保障。

三是创优志愿活动开展服务。组建应急救援、救在身边、“三献”宣传等六类红十字特色志愿服务队,在各村发展多支综合型红十字志愿服务队,形成“六+N”志愿服务体系。全县3100余名红十字志愿者闻令而动、下沉一线,做到“党委有号召、群众有需求、红会有响应”。2021年7月,英山县红十字救援队迅速组织16名队员驰援河南抗洪救灾,半个月内共转移安置受灾群众269人,转运救灾物资20多批次。今年8月北京汛情,英山县红十字救援队冠名湖北省红十字救援队,10名队员星夜兼程、驰援北京门头沟区抗洪救灾,以实际行动诠释“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

突出“三个结合”,积蓄社会发展新动能

不断推动红十字工作体系与治理体系、产业体系、发展体系有机结合,以成果转化“后半篇文章”,为推动发展贡献力量。

一是与治理体系相结合,壮大基层组织。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大力推进基础组织建设,2022年6月,以县“两办”名义下发《关于加强县红十字会基层组织建设实施方案》,召开基层组织建设推进会,强力推动全县所有乡镇、村(社区)、学校、医院和机关企事业单位等“五类组织”建立红十字会基层组织372个,形成“纵横交互、合力推进”的工作落实体系,为打造“群众身边的红十字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与产业体系相结合,建设和美乡村。紧扣“五大振兴”,帮扶英山三分之一的村集体发展中药材、茶叶等主导产业,结合11个乡镇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带动乡村全域全面振兴。其中,积极配合争创白莲河流域综合治理示范区,博爱家园项目以共同缔造理念,重点打造和美乡村试点村10个。有力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近年来,累计支持新修、改、扩建农村公路41条,新建避难广场31个、卫生站28个,修复水毁石岸、河堤21处,修整水库、水塘12口,新建、维修桥梁6座,其他防减灾工程或生态宜居工程32个。

三是与发展体系相结合,助力共同富裕。多年来,以博爱家园为代表的红十字项目成为各村最受欢迎的项目,撬动引领其他帮扶资金达上亿元,实现了“小产业、大振兴”,有力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2022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同比增长4.3%、23%;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同比增长6.8%、8.0%。

聚焦“四个强化”,深挖改革创新新潜能

在发扬成绩的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县域基层红十字组织在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基层治理体系、品牌建设和服务质效等方面还存在明显短板,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抓手偏少,“横向到边”不充分,服务领域还存在盲区,部分工作与党委政府相关部门职能有所重叠,统筹联动不够,工作合力不强。二是下沉不够,“纵向到底”不深入,在偏远乡镇和“两新”组织方面渗透不够,对新青年群体缺乏吸引力和凝聚力,工作视野存在一定局限性,未能将资源和平台充分下沉到基层一线,使工作成效充分落到基层、深入群众。三是品牌建设不够有力,数量不多、力度偏弱、特征性不强,在宣传引导、政策解读、回应关切等方面做得还不够细致。四是需求与服务不对称,针对性不强。在服务形式和能力上,以常见的应急救护、捐资捐物等活动为主,活动形式较为单一,人员、场地、物资不足,服务承载能力有限,覆盖面较窄。

下一步,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更加主动地适应人民群众多元化需求和基层治理创新要求,持续深化改革,不断完善党建带群建机制,强化干部队伍建设,通过政治引领、服务引导,更好承担团结带领广大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政治任务,不断推进党的群团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是强化党建引领组织建设。着力推动红十字基层组织建设,积极发展红十字基层组织,并积极向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等延伸,推进基层组织全面有效覆盖。通过党建带动思想建设,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围绕中心、履行职能、服务群众,确保政治方向正确,不断增强红十字基层组织的影响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共同做好新时代党的群众工作。

二是强化角色定位和示范引领。明确红十字会在基层治理中的人道助手和桥梁纽带角色定位,以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充分发挥组织动员、教育引领、服务联系群众作用,发挥红十字优势,加强红十字精神、红十字法等宣传,让红十字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互促进、深度融合,深入基层一线,与党委政府一道,把服务群众作为参与基层治理的落脚点,为畅通参与基层治理提供新途径,完善发动群众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机制,变“你和我”为“我们”,构建治理共同体,实现命运共同体。

三是强化红十字载体建设。运用共同缔造的理念和方法,切实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为目标,以解决人民群众衣食住行等实际需求为导向,创新载体建设,积极发动群众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夯实城市社区、农村村组基础,建设“博爱家园”“博爱食堂”“博爱卫生室”“曜阳养老志愿服务站”等民生项目载体;助力薄弱学校改造,建设“博爱校医室”“未来教室”“黄房子”等特色项目载体;围绕应急救援救护,建设“红十字水上救援队”“红十字救护转运队”“红十字志愿服务队伍”等应急服务载体,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四是强化服务能力融入发展大局。聚焦主责主业,加强与党委政府相关部门统筹联动,积极贡献红十字力量。积极融入应急工作大局。充分发挥应急救援工作体系成员单位作用,着力加强应急救援工作,体系化建强建好省市县三级五类红十字志愿服务队,不断打造专业化人道救援力量。积极融入健康工作大局。做优健康服务,切实推动服务资源下沉,开展“红十字博爱送万家”、关爱重点人群“敲门行动”惠民活动,推进生命健康安全教育暨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基地项目建设和无偿献血宣传表彰工作。积极融入文明工作大局。做优志愿服务。加强志愿服务典型选树和推介,深入挖掘志愿服务中的精彩闪光点和凡人善举,充分发挥红十字志愿服务队作用,有针对性开展特色人道服务,大力培塑具有辨识度的红十字特色品牌,推动全省基层治理体系健康发展,更好服务湖北先行区建设需要。

 

上一条:红十字水域安全宣教活动成效显著 下一条:坚持导向思维 创设特色品牌——从江西省红十字志愿者运动会谈项目品牌建设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