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江城武汉,小雨淅淅沥沥,却挡不住爱心的传递。近日,两位来自不同行业的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在同一天完成捐献,用滚烫的热血为远方的患者点亮生命之光,让“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在这座城市熠熠生辉。

热心销售杨先生:公益路上的 “热血践行者”
“能救人一命,这点付出算什么!”说起此次捐献,从事销售工作的杨先生语气平淡却满是坚定。这份从容,源于他多年来对公益的热忱坚守。
早在2020年,杨先生在北京出差时,偶然在火车站看到流动献血车,便主动上前捐献全血。献血过程中,护士向他介绍了造血干细胞捐献的知识,告诉他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就有机会为血液病患者带去生的希望。“当时就想着,能多一个救人的机会总是好的,要是真能配型成功,那可太有意义了。”杨先生没有丝毫犹豫,当场填写了入库申请表,加入了造血干细胞资料库。
此后几年,杨先生始终坚持公益初心,累计捐献全血3次,献血量达1200ml。今年8月,一个来自北京市红十字会的电话,让这份公益初心有了更厚重的意义,他的配型成功了。“我一点都没考虑,直接就答应了。”杨先生回忆道,“能给别人的生命带来希望,这是多幸运的事啊!”
为了以最佳状态完成捐献,杨先生主动调整饮食,戒掉辛辣油腻食物,每天坚持规律作息。面对捐献前的动员剂注射,他也曾有过一丝顾虑,但亲身体验后笑着说:“其实一点都不可怕。”完成捐献后,杨先生望着即将送往患者身边的造血干细胞混悬液,真诚祝愿:“希望患者能早日康复,将来如果有机会,也能尽自己的力量帮助更多人,让这份爱一直传下去。”

医务工作者刘先生:“意外”配型背后的生命承诺
“真没想到,配型概率这么低的事,会落在我身上!” 刘先生至今还记得接到配型成功电话时的心情,惊讶转瞬即逝,取而代之的是能救人的激动。
2023年,刘先生在一次献血时,工作人员询问他是否愿意加入骨髓库。“当时了解到,造血干细胞配型成功的概率非常低,我想着就当多一份希望,没指望真能用上。”刘先生笑着说,可这份“不经意的善意”,却在今年结出了生命之果。今年8月,武汉市红十字会告知他配型成功,询问是否愿意捐献。“电话里我立刻就同意了!”刘先生语气坚定,“能给患者带去生的希望,这不就是我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对救死扶伤的承诺吗,我没有理由犹豫。”
为了确保捐献顺利,刘先生开始严格规划饮食,坚持每天早起晨练,短短一个月就调整好了身体状态。不过,他的家人一开始又惊讶又不理解,总怕捐献对身体有影响,为此刘先生耐心地带着家人一起咨询红十字会工作人员,观看捐献科普视频,讲解捐献原理和安全性。当家人了解到造血干细胞捐献对身体健康没有伤害,且能挽救生命时,终于放下顾虑,全力支持他的决定。

巧合的是,捐献当天杨先生和刘先生在同一间病房进行捐献。两位陌生人因“救人”的共同目标相遇,彼此加油打气,原本可能有的紧张感荡然无存。“有个人一起鼓励,感觉时间都过得快了,也一点都不担心了。”刘先生说。
从杨先生的“主动践行”,到刘先生的 “意外惊喜”,两位捐献者用不同的经历,书写了同样的大爱。在江城武汉,这份“以血为媒、以爱为桥”的善举,正化作一股温暖的力量,感染着更多人关注造血干细胞捐献,为更多血液病患者点亮生命的希望之光。
(撰稿人:邱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