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初为人父的“90后”,为了救助血液病患儿,他坚持大爱初心挽袖救人;她,是医学专业的“00后”,为了救助另一位血液病患儿,她勇敢采集热血传递希望。这两个无私奉献的大爱故事,又因他们前后两天在同一个采集室完成了捐献而更加难得。正是这份“爱的接力”给了两个患儿崭新生活的开始,也为远方的两个家庭带来了新的希望。

“作为父亲,能够救助这位患儿,我真的很欣慰”
“90后”的关彬(化名)是某私企的一名员工,用他的话来说,这次能完成捐献确实是“非常不容易”。
2012年,当时还是在重庆某高校就读大一的关彬,在学校组织的献血活动中了解到造血干细胞捐献相关知识,乐于助人的他随即填写了入库申请表,“我觉得捐献造血干细胞其实对自己不是什么很大的事,但是对别人那是可以切切实实挽救生命的”。
转眼12年过去了,这期间关彬一直没有等到配型成功的电话,甚至都有些淡忘了。终于在2024年的某天,这通久违的电话打了过来。“一开始重庆红十字会联系了我,后面了解到我在武汉就转到了这里。我接到电话很兴奋,也与家里反复沟通,还带家人咨询了身边的医生朋友,最终得到了家人的支持。”
在等待最终捐献的时间里,今年2月,关彬的宝宝出生了。见证了自己孩子的诞生,他对于生命也有了新的认识和感悟。“当我知道对应的患者也是个儿童时,我非常理解对方父母的不易”,关彬说道,“能够帮助到他们,作为父亲,我真的很欣慰。”
然而好事多磨,在即将入院捐献的前一天,关彬爱人的外婆去世了,“其实当天我很纠结,但是我想我必须要来完成捐献救助那个患儿,我跟爱人沟通了很久,入院当天上午把她们送回老家,晚上我一个人连夜赶来住进医院。”
经过了4个多小时的捐献,2025年4月28日,关彬顺利完成280ml造血干细胞混悬液的采集,成为全国第19952例、湖北省第716例、武汉市今年第6例捐献者。“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我现在感到很满足、很值得。我也希望那位患儿能够勇往直前、平平安安、茁壮成长。”


“匹配成功得好快,感觉真的很幸运”
“00后”医学生浅浅(化名)是武汉大学泰康医学院的一名大三学生,她说完成捐献“真的没想到这么快”。
2023年,读大一的浅浅在学校某次活动中加入了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我知道匹配的概率其实很低,但没想到我真的这么快就匹配成功了”。
2025年初,武汉市红十字会联系到浅浅,告诉她现在一名患者基因已经和她匹配成功了,“我当时很震惊,震惊之余更多的是开心,我想一下就同意了”,浅浅说道,“我也及时跟家里沟通,还发了科普视频给他们,家里也终于放心让我来完成捐献。”
“浅浅在平时是特别热心的人”,她的同学说道。据了解,浅浅在大一就多次参加社会志愿活动,在大二暑假还与社团前往恩施某小学参加为期2周的支教活动。同时,浅浅还经常参与无偿献血活动,累计献血达到1000ml。
在住院捐献期间,浅浅还抽出时间学习,“正好这段时间我们也在学习血液系统疾病,其实书本上对这类疾病大多都是对症治疗,真正要根治还是需要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我这次完成捐献,对血液疾病与造干移植有了更多的感触,也算是学以致用了,以后当上临床医生也能在这方面与病人更好地沟通。”
2025年4月29日,浅浅经过3个多小时的捐献,顺利采集了205ml造血干细胞混悬液,成为全国第19995例、湖北省第718例、武汉市今年第7例捐献者。“患者还是个小朋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希望他成功实现移植,长大后能够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


(撰稿人:邸冀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