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骨髓库重启的主要推动者是时任中国红十字会会长彭珮云。
1999年10月,中国红十字会召开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彭珮云当选为会长。她提出:“红十字会当前的重点工作,一是做好传统业务,努力做到专业化、规范化、科学化;二是根据人民群众的新需求,积极开拓新的工作领域。”
为了选择合适的服务项目,彭珮云和中国红十字会执委会成员向有关方面征询意见。
后来长期主持中华骨髓库工作的洪俊岭记得,时任中国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王立忠上任后就此向他征询意见时,他几乎脱口而出:“重新启动中华骨髓库!”1992年,原卫生部同意中国红十字会建立中华骨髓库时,当时在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血液事业部工作的洪俊岭就参加了这项工作,最了解建设中华骨髓库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除洪俊岭外,其他方面也反馈了同样的信息:重新启动造血干细胞捐献的宣传普及、登记报名工作,建设中华骨髓库,挽救以白血病患者为主的血液病患病人群。
2001年1月13日,彭珮云收到一封江苏省徐州市段庄第二小学学生的来信:“我们学校有一位天真、活泼、可爱的小女孩不幸患上了白血病,从她忧郁、痛苦的眼神中,我们仿佛看到全国千百个与我们同龄的白血病患儿在期待着社会的关注和人们的爱心。”
两天后,一封江苏省徐州市彭城大学土建系学生的来信又被送到彭珮云手中,信中说他们的一位同学因患白血病辞世。大学生们在信中表达了志愿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愿望,希望“副委员长能和我们一起为中华骨髓库呼吁!”
据事后了解,这两封信是热心推动建设中华骨髓库的徐州志愿者刘忠祥支持寄出的。
2月3日,彭珮云回信告诉段庄第二小学的小朋友:“中国红十字会在我国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已决定把加强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原名“中华骨髓库”)的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加速推进。”
彭珮云也给大学生复信,通报同样的信息:“我相信,这项造福人类健康的崇高事业一定能在我国逐步发展。”
两封复信表明,彭珮云已下定决心,重新启动中华骨髓库建设。在她的领导下,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生命工程就此拉开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