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希望之灯
作者/王晓
闺密在三八妇女节这天,鼓起勇气,做了一件平时向往、却从未付诸行动的事——无偿献血。本来我们一起逛街,闺密顺便给自己选一个节日礼物,却无意中看见路边停靠的无偿献血车,她一冲动就上去了,献了400毫升,领了一本无偿献血证,还有一个印有“我献血我光荣”的杯子。她在特殊的日子送了一份特殊的礼物给自己,顿时成了我眼里的大英雄。
尽管无偿献血,被一些人不理解,爱心成商品、爱心受骗的报道不时见诸报端,一度影响人们无偿献血的热情。但随着无偿献血机制的逐步完善和透明,红十字会对无偿献血的管理更加规范有效,这一善举救死扶伤的本意和光荣感重新被更多人接受。力所能及,施以援手,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看不见的帮助才是最无私的。
无偿献血不稀奇,在一些企事业单位甚至义务化,稀奇的是我的闺密,她原来在一家私营企业工作,收入不高,工作辛苦,最近老人生病,孩子刚入学不适应,她不得已辞职在家。一个无收入,深陷柴米油盐的家庭主妇,日子不可谓不纠结,但她的心里依然有爱,有他人,有阳光,让我佩服不已。
老家邻居董爷爷的小孙女命运多舛。她的父亲染上赌博恶习,赌掉了一套房子、一辆车,散了一个家,自己躲债去了,母亲离家出走。年迈的爷爷无力抚养孙女,想把她送给一个富裕家庭。小女孩哭求爷爷不要送她走,她一定好好读书,帮爷爷做家务,长大了为爷爷养老送终。无奈,长大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年迈的爷爷很疲倦,等不起,还是想忍痛割爱。就在这时候,红十字会博爱基金上门了,他们专门帮助品学兼优、经济状况不佳的学生度过难关,让他们逆境成才,获得更好发展。红十字会工作人员说:“大人犯的错,孩子没有受惩罚的义务,每一个孩子都有健康成长的权力。”
这个助学基金是由江苏仲元实业、江苏史福特、江苏青春园林等爱心企业联合设立的。企业有社会责任,同情弱小,扶危济困,红十字会牵线搭桥,共谱爱的乐章。小孙女目前仍在原来的学校,在熟悉的老师和同学们中间健康成长,骨肉没有分离。董爷爷每次看到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来,眼眶都会不由地湿润,他说不出什么响亮话,心里只有满满的感激。
同事的孩子,十岁不到的小姑娘,不幸患上白血病,从苏北人民医院到南京儿童医院再到苏州儿童医院,辗转求医,病情持续恶化,掏空了父母的积蓄,整个家族阴霾笼罩。亲人之间挪借,杯水车薪;同事捐、学校捐,也无济于事。高昂的医疗费让家人以泪洗面,陷入绝境。
叫天不应,叫地不灵,无助之际,红十字会工作人员来了,他们带来了孩子新生的希望,特困家庭白血病患儿救助就是让每一个生命获得应有的尊严。谁也无法预料,明天和意外谁先到来,即使突遭厄运,深处困境,绝不让花儿因经济窘迫而意外凋零。
这些与红十字相关的身边人身边事,使我真切感受到“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也许今天你是受益者,说不定明天你就是参与者,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有红十字,我们身边就多了一盏希望的灯,有更多人为红十字添柴加薪,生命与爱就会生生不息。(作者系江苏省仪征市红十字志愿者)
—完—
作 者:王晓
主 播:宋智开
出品方: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报刊社
武汉市红十字会
专业支持:汉口学院传媒学院
总出品人:金宝杰 陈耘
总编辑:吕进福
总监制:王鹤 王超
总制作人:张皓静 陈行
编辑部主任:余振权
责任编辑:陈晓亚 谢云凤 耿艳菊
稿件统筹:刘馨芫
音乐编辑:王超、陈行
平台统筹:李忠黎
平台管理:邓小翠 冯慧 张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