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悲鸿改画价
作者/ 徐立新
1921年,57岁的齐白石开始对中国传统画风实施大胆突破,期望通过这种 “变法”式的创新画法,赋予中国画新的活力。
但他的这一做法,遭到了北平画坛保守派们的一致反对和攻击,他们合起伙来极力贬低齐白石,称他的画是“野狐之禅”,“俗不可耐”、“根本上不了台面”。
齐白石的作品也因此备受冷落,甚至到了无人问津的地步,他只能在这样的一片谩骂和否定声中,独自苦苦支撑着。
在几年后的一次国画展览会上,齐白石的一幅《虾趣》图,被挂在一个很不显眼的角落里,而且标价仅为8元,为全场最低价。这让他无比失落。
展会第二天,现场来了一位画坛上的重量级人物,他便是刚刚走马上任北平艺术学院院长的徐悲鸿。他一眼便看到了齐白石的那幅画,并当即让画展负责人将其移到展厅的最中央,与自己的《奔马图》并挂在一起。
接着,徐悲鸿还亲自提笔将《虾趣》图的标价从8元改为80元,并在一旁注上“徐悲鸿标价”5个字,该画也因此一跃成为全场最高价,比徐悲鸿那幅画的标价还要高出10元。此举流传出去后,一下子引起了轰动,让处于低谷中的齐白石再度名声鹊起,重新受到了人们的认可,受到鼓舞的齐白石也因此坚定了创新之路,最终成为泰斗级的画坛大师。
与“同行是冤家”以及“穷在闹市无人问”的传统人情观相比,徐悲鸿这种自降作品价格,以让位和提携处于逆境中的画友的品质,令人佩服,可谓是德艺双馨。
作 者: 徐立新
主 播: 李国栋
出品方: 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报刊社
武汉市红十字会
专业支持:汉口学院传媒学院
总出品人:金宝杰 陈耘
总编辑:吕进福
总监制:王鹤 王超
总制作人:张皓静 陈行
编辑部主任:余振权
责任编辑:陈晓亚 谢云凤 耿艳菊
稿件统筹:刘馨芫
音乐编辑:王超、陈行
平台统筹:李忠黎
平台管理:邓小翠 冯慧 张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