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资讯 >> 博爱夜读 >> 正文
2019/12/23

第一百七十期:《弃考捐“髓”》

弃考捐“髓”

作者/秋冬寒霜

2016年6月20日9点30分,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总医院造血干细胞采集中心,一个小伙子躺在床上,正在进行造血干细胞采集,他就是23岁的青海大学医学院学生谢成勇。

 

2014年4月的一天,谢成勇下课后去食堂吃午饭,路过食堂旁边的小广场时,看到学校红十字会在举办宣传活动。

 

一名志愿者向谢成勇介绍了捐献造血干细胞的相关知识。想到很多白血病患者因为没有找到配型合适的骨髓,在等待中离开了,谢成勇心里有些触动,觉得自己应该为白血病患者做些什么。

 

志愿者说,因造血干细胞配型成功率低,目前登记的志愿者远远满足不了需求。

 

随着宣传活动的深入,有二十多名大学生当场表示愿意成为志愿者。谢成勇也是一个富有爱心的人,当即捐献了造血干细胞血样,成为一名中华骨髓库的捐献志愿者。

 

2016年6月2日,谢成勇接到青海省红十字会电话,工作人员告诉谢成勇,他和一名意大利的白血病患者配型成功,问他是否愿意捐献。

 

谢成勇考虑了一会,决定捐献造血干细胞。工作人员让他等候通知,嘱咐他近期注意保养身体,千万别感冒。

 

为了确保捐献成功,谢成勇坚持合理作息、每日锻炼。他要以最佳的身体状态,捐出最好的“生命种子”,让异国他乡翘首以盼的患者重获新生。

 

2016年6月8日,谢成勇来到青海省红十字会,商量进京捐献骨髓事宜。工作人员人告诉谢成勇,他将于6月15日去北京,6月20日前后正式捐献造血干细胞。

 

此时,谢成勇刚好拿到6月18日参加英语6级考试的准考证,这时如果去北京捐献,意味着不得不放弃这次考试。可谢成勇知道远在意大利的患者没有时间等待,他当即表示放弃英语考试,等下半年再考,毅然在《捐献造血干细胞同意书》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6月15日,谢成勇与母亲在省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的陪同下赴京。16日下午3点,下了火车直接赶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总医院,在医院血液科接受注射第一针动员剂。

 

6月16日至19日,谢成勇接受了7针动员剂和3次抽血检测。20日,谢成勇达到了捐献要求,接受了干细胞采集。为了让患者移植成功,谢成勇主动对医生说:“请多采集一些。”经过两天的采集,院方经过检测,宣布采集成功。“一切安好,勿念!”采集完毕,谢成勇在空间晒出“健康动态”。

 

第二天,在简短的造血干细胞交接仪式上,工作人员将一张标有编号为“5753”的捐献造血干细胞荣誉证书颁发给谢成勇。而谢成勇拿着自己最喜欢的一本书《坚不可摧》,在封页写下“祝您早日康复”的祝福语,与自己所捐的268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一起,交给意大利志愿者。

 

当天,意大利志愿者带着这份沉甸甸的爱离京。15个小时后,他飞抵意大利,把重生的希望带给了那位患者。

 

听说谢成勇放弃考试前来捐献,医务人员纷纷夸赞他。谢成勇笑着说:“作为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中的一员,能帮到别人,我觉得很幸运。能用自己的血液给别人带来生的希望,不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我感到生命特别有价值。”

 

而今,漂洋过海的造血干细胞送到了大洋彼岸的意大利,谢成勇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奉献一份爱心,让他人的生命多一份希望。

 

 

  作 者:  秋冬寒霜

   主   播:  陈韦业

 出品方: 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报刊社

     武汉市红十字会

专业支持:汉口学院传媒学院

总出品人:金宝杰 陈耘

总编辑:吕进福

总监制:王鹤 王超

总制作人:张皓静  陈行

编辑部主任:余振权

责任编辑:陈晓亚 谢云凤 耿艳菊

稿件统筹:刘馨芫

音乐编辑:王超、陈行

 平台统筹:李忠黎

平台管理:邓小翠 冯慧 张立光

上一条:第一百七十一期:《爱让逝去变永恒》 下一条:第一百六十九期:《地震中的“旗帜”》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