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爱让逝去变永恒
作者/苏其善
面对“早年丧夫、中年丧子”的巨大悲痛,一个坚强的母亲没有倒下。她不仅经受住了残酷的打击,而且谱写出一段至善至美的人间大爱故事……
2014年5月11日,重庆市大坪医院的一个病房,传出一位妈妈撕心裂肺的哭喊声,这是一个母亲与爱子的永别。
她叫牟其芳,重庆市铜梁区太平镇人,时年46岁。病逝的儿子叫顾超,22岁,应届大学毕业生。
2010年,顾超考上了贵州财经大学,牟其芳喜极而泣,深感没有辜负丈夫临终前的嘱托。
上大学后,顾超刻苦学习,每年都拿到奖学金,还入了党。每次收到儿子的喜讯,牟其芳都笑在脸上,甜在心里。
2014年3月,顾超找到了工作,等着毕业就去正式上班。工作之前,顾超决定回家陪陪妈妈。
回到家,顾超的左鼻孔不停地流血。牟其芳感觉不妙,立即把顾超送到县人民医院。这时,顾超的嘴里也开始出血,被紧急送到重症监护室。第二天,顾超又被转送到重庆市大坪医院抢救。
5月11日,医生告诉牟其芳:“孩子颅内出血,已经脑死亡。”
得知这个噩耗,牟其芳嚎啕大哭,几次哭晕过去。
丈夫早早去世,儿子成了牟其芳的希望和寄托。如今,儿子就要毕业工作即将到来的幸福却瞬间破碎。面对再也唤不醒的儿子,牟其芳哭得肝肠寸断。
曾经,牟其芳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丈夫对她温柔体贴,关爱有加。婚后,夫妇俩外出务工,公婆在家料理家务,一家人其乐融融。两年后,牟其芳生了儿子,给这个家庭增添了无尽的欢乐。
顾超从小就特别懂事,邻里的孩子都喜欢和他一起玩耍,亲戚朋友们也都特别喜欢他。牟其芳多么希望,好日子就这么平静幸福地过下去。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顾超7岁时,牟其芳的丈夫患了肺部疾病,经多方医治无效。临终前,他紧紧握住牟其芳的手,眼里满是不舍,嘱咐她一定要好好把儿子养大。
丈夫离世后,牟其芳感觉天都塌了。仅过两年,公公又患病离世。看着年迈的婆婆,牟其芳鼓起勇气,擦干眼泪,挑起了家庭的重担。她谢绝了所有前来说媒的好心人,全心全意照顾婆婆,养育儿子。
每学期结束,看到儿子顾超优异的成绩单,牟其芳深感欣慰,感觉一切付出都值得,生活充满了希望。
既要外出打零工,农忙时又要种庄稼,长年劳作导致牟其芳的腿和腰疼痛难忍。然而,为了省钱,也为了不让婆婆和儿子担心,她选择忍受,坚决不去医院检查治疗。痛得实在受不了的时候,她就吃止痛片。
在这个贫困的家庭,顾超非常争气,一直品学兼优。可是,就要毕业参加工作时,却发生了这幕人间惨剧……摧毁了牟其芳心里所有美好的期待。
2014年5月12日,牟其芳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把儿子的遗体捐给红十字会,让儿子的眼角膜、心脏、肾脏、肝脏等器官继续“活”下去,把更多正在死亡线上挣扎的“儿子”从死神手中夺回来。
与重庆市红十字会签订遗体捐赠协议时,牟其芳的手虽然忍不住颤抖,但眼里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牟其芳的遭遇得到了社会的普遍关爱,民政部门和社会各界都伸出了援助之手,帮她解决了问题,使她的生活渐趋正常。
牟其芳的事迹引起了社会极大反响,被评为 “铜梁好人”“重庆好人”,受到群众的高度赞扬和全社会广泛尊重。在倡导社会文明新风尚的今天,牟其芳的事迹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是千千万万母亲的杰出代表。
在思想观念比较保守的农村,有谁能舍弃爱子的身体?做出这个决定的时候,牟其芳内心的挣扎和痛苦可想而知。但牟其芳觉得这是一个正确的选择,她说:“我失去了一个儿子,却拥有了更多的儿子。”
作 者: 苏其善
主 播: 刘巷萍
出品方: 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报刊社
武汉市红十字会
专业支持:汉口学院传媒学院
总出品人:金宝杰 陈耘
总编辑:吕进福
总监制:王鹤 王超
总制作人:张皓静 陈行
编辑部主任:余振权
责任编辑:陈晓亚 谢云凤 耿艳菊
稿件统筹:刘馨芫
音乐编辑:王超、陈行
平台统筹:李忠黎
平台管理:邓小翠 冯慧 张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