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为什么当红十字志愿者
作者/乔田田
自2012年加入红十字会志愿者以来,我参加过大大小小的救护培训很多场次了。
那时,我刚考了救护师资格证,就被赶鸭子上架给学员授课。为了打消我怯场的顾虑,县红十字会赵会长打趣地介绍,称我是“老奶”级别的人物。
刚开始,二十岁出头的我仗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冲劲与好强,自知当老师水平还差得远,激动了普通话夹杂家乡话,不知道谦虚,也会紧张得心跳加速,被瞬间涌来的观众和摄像镜头吓到脑袋空白,动作缓慢。第一遍心肺复苏操作怎么讲完的,动作是否规范都记不清了。自我调整状态,故作镇定,放慢气息,从头来一遍,拿三角巾和弹力绷带开始讲创伤的止血包扎固定。
放松下来,一切也得心应手,抽点志愿者上场扮演伤者,破冰互动,一连做完头部包扎、大手挂、胸壁包扎、小腿的包扎固定等,现场气氛也活跃了起来。
原定的项目都讲完,又重新给大家演示了一遍心肺复苏操作,让学员分组练习。每组指定一名队长,进行组队间评分比拼。为了加强记忆,学员两两搭档示范演习,碰到疑问,他们主动跟我交流,我又与他们手把手示范。初级救护培训中,有了实践,让学员多动手,比单纯PPT理论教学效率高得多。
万事开头难。第一次登场讲授救护知识,进展顺利。后来,我积极参加县红十字会志愿服务,为更多人讲授救护培训知识。
我们不同职业的志愿者因红十字聚集在一起,不同分工,讨论交流,策划活动,到项目的实施,用力所能及的力量践行,寻求积极有效解决问题的途径,在关爱互助的过程中融入社会,传播大爱。让每个人学习一点急救知识,遇到紧急情况不再仅仅当一个旁边者。
一路走来,不知不觉中,我从小花园舞台到民族广场,新平会堂到教育局会议厅,走进县政府大门,走进各机关单位。我给消防队员、基层医疗骨干、科协退休干部、机关单位工作人员讲课培训。
一次,跟着心理咨询柏老师体验破冰暖场互动游戏。那次培训有近百人参加,场面极其热闹。为了让初相识的志愿者增进了解,我们摆开队形,将熟悉的队员打散,两人一组重新组队,做手指操、解绳锁、纸飞机等游戏。
一个游戏环节里,柏老师让每个人写五个词,交给对方。我写的五个词是:“奉献”“爱心”“包容”“健康”“孝顺”。我把“健康”送给忙碌的人,把“奉献”送给志愿者,把“爱心”送给需要帮助的人,把“孝顺”送给父母和长辈,把“包容”送给生活中的坎坷和不如意。我也收到了“好学”“温柔”“善良”“可爱”“美丽”的赞誉,一股暖流涌入心田。
有人问我,怎么有这么多时间参加各种公益?
我回答:我也有工作和家庭,孩子也得照顾。可是,我不想只活在柴米油盐里,做些自己想做的有意义的事,没时间,挤出来。
有人认为,自己什么也不擅长,当志愿者能做些什么呢?
我用亲身经历告诉他们:“我的普通话不够标准,我也挑战自我当了两次活动主持人。我容易紧张,口语表达实在不行,也硬着头皮参加了一次又一次的公益培训。如果真的我什么也做不好,我也可以去帮助搬一下桌椅道具,布置会场,发宣传小册,哪怕只是倒一杯水也是志愿服务。”
志愿者秋实倡导“生活第一,工作第二,志愿第三”的重要性排序。其实,每一位志愿者都是无偿奉献的,他们调班、请假、放弃陪伴家人等等,从不抱怨。
很喜欢一句话:“公益不是一个人做很多,而是每个人做一点。”
每一个微小的力量都不应该被忽视,不悲伤,不抱怨,不冷漠,只是累积一手、一足的力量去改变。
作 者: 乔田田
主 播: 袁宏瑾
出品方: 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报刊社
武汉市红十字会
专业支持:汉口学院传媒学院
总出品人:金宝杰 陈耘
总编辑:吕进福
总监制:王鹤 王超
总制作人:张皓静 陈行
编辑部主任:余振权
责任编辑:陈晓亚 谢云凤 耿艳菊
稿件统筹:刘馨芫
音乐编辑:王超、陈行
平台统筹:李忠黎
平台管理:邓小翠 冯慧 张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