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她的眼睛仍然明亮
作者/周卫桥
她24岁结婚。两年后,生下了女儿。28岁那年,被医院确诊患有恶性脊髓瘤。她知道这病的后果,因不想连累丈夫,主动提出离婚。
女儿留给了丈夫,她回到了娘家。娘家很贫困,父亲长年胃病,听力也不好,母亲年迈羸弱,哥哥双腿意外致残。更可怕的是,她的病情日益加重。
随着病情不断恶化,她的四肢和脖子变得僵直,惟一可以转动的是眼珠。她的整个身子瘫痪,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只能躺在床上。
这一躺,就躺了5年。
躺在床上,她能辨别出院子里的声音,告诉母亲:该喂猪了,鸡下蛋了,谁来了……
有好心人去看望她,她央求摘几片树叶进来。她说,她有眼睛,却看不到绿色。她看着捎来的绿意,微笑着,羞涩而满足的样子。
母亲很乐观,天天喂她,相信女儿会好起来,然后给自己养老送终。哥哥却很悲伤,知道妹妹说不定哪一天就会独自离开,拄着拐杖一步一瘸,请人暗中准备了棺木。
2010年5月,她躺在简陋病床上的照片首次出现在网络上。50天后,上百名爱心志愿者在市区街头自发组织捐款义卖活动。他们想筹一笔钱,帮助喜欢笑的她将病治好。这次爱心募捐现场募集近3万元,创造了这座小城民间爱心的奇迹,电视台为此作了专题报道。
晚上,活动现场录相被送到她的面前。侄女哭了,她却微笑着说:“谢谢好心人,我一定要好起来!等自己好了,就用‘小城故事’这个网名,以这种方式永远感谢和铭记帮助过我的人。”
凑齐了第一次手术的钱,她第一次走出了乡村那间暗暗的瓦屋,住进了省城的医院。医生说过,她的病必须手术。她明白医生的话,进院时主动要求签订人体器官捐献志愿书。因为僵直的手指无法写字,她就让哥哥帮忙。器官捐献手续办妥后,她微笑着对哥哥说“谢谢”。
8月19日,世界上最长的33厘米骨髓瘤从她的身上摘除。她努力配合医生,每天都告诉自己“要好起来”。医生说,她那么努力,尽管身体十分虚弱,并发症反复发作,但她坚持给每位进病房的人以微笑。医生还说,在最后的20多天里,她几乎没了什么力气,只能用嘴唇的开合来表示这个动作。这种口型语言,被医生们称之为“唇语”。
可是,她终究没能好起来。
当最后一次被推进手术室时,她三个月前的愿望实现了:同一天里,她的肾脏在另一个身体复活了,眼角膜使另两个人重见了光明。有记者说,想不到,一个弱女子走了,却把全部身体留给了社会。
有媒体记者注意到了她的母亲,问是否理解女儿的决定。这个曾一直为女儿默默祈祷的老人停了一会,说:“她希望看到绿色,现在她的眼睛仍然明亮着……”
其后,她被追授为“特别奉献志愿者”。媒体纷纷报道,将她的故事传遍全国。中央电视台一套“身边的感动”栏目组还赶赴她的家乡拍摄了专题节目。
她叫魏霞,湖北省麻城市龟山镇人,是湖北省人体综合器官捐献最多者。2010年11月22日,她的名字镌刻在武汉石门峰陵园遗体捐赠纪念碑第351位上。
作 者:周卫桥
主 播:严雨秋
出 品 方: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报刊社
武汉市红十字会
专业支持:汉口学院传媒学院
总出品人:金宝杰 陈耘
总 编 辑:吕进福
总 监 制:王鹤 王超
总制作人:张皓静 陈行
编辑部主任:余振权
责任编辑:陈晓亚 谢云凤 耿艳菊
稿件统筹:刘馨芫
音乐编辑:王超、陈行
平台统筹:李忠黎
平台管理:邓小翠 冯慧 张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