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资讯 >> 正文

第一百九十期:《行动是我们最好的表达》

时间:2020/01/20

行动是我们最好的表达

作者/杨敏

每一个人,站在蓝天之下,总会有不同的情怀,发出不同的感慨。

 

每当我伫立大地,仰望苍穹,总会有一个词在脑海里萦绕,挥之不去,那就是:生命。我们的双脚,踩踏同一块坚实的大地;我们的头顶,拥有同一片辽阔的蓝天;我们的生命,遭遇风雨,走出不同的轨迹。

 

时针往回拨转。2017年6月30日,怀化市辰溪县发生特大洪水。怀化市红十字蓝天救援队第一时间赶到辰溪灾区,协助当地政府与武警消防战士,抢救被洪水围困的群众。

 

辰溪县锦滨乡大路口的三角地带已经是一片汪洋,加油站边上一幢最高的民房只露出了一个屋顶,就像一座孤岛漂浮在浑浊的海上。孤岛上,挤着9名被洪水围困的群众。

 

我们艰难地绕过巨大的旋涡,小心地避开暗藏水下的屋顶杂树,花了近一个小时才将冲锋舟靠近被洪水围困的群众。稍有不慎,就会被旋涡吸去,葬身茫茫洪水。

 

我们把9名群众接上救援艇,滔滔洪水依然不停咆哮,翻滚而来,向屋顶发起猛烈的攻击。驶离现场不到20米,回头再看,屋顶已淹没在洪水中,不见一丝影踪。洪峰一浪高过一浪,狂奔而去。

 

12名队员、三艘冲锋舟、30个小时,成功转移解救800多人。更让我们引以为豪的是,在这次特大洪灾中,全县无一人失踪与死亡,创造了抗洪抢险的奇迹。

 

“6.30”只是蓝天救援队参与的无数抢险救灾的一个片断。我们这群志愿救援者,通常被人们称作“逆行者”。

 

灾难面前,我们与疏散撤离的人逆向而行,向灾区最需要救助的人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他们脱离险境,抢救危在旦夕的生命。

 

怀化市红十字蓝天救援队组建以来,每年都会参与几十起抢险救灾,给生者以希望,给逝者以尊严。救援队的队员来自社会各行各业各个阶层,有退伍军人、大学老师、企业职工、公司职员、医生、公务员、个体经营者,甚至单亲妈妈。

 

我们无偿为遭遇灾难的群众提供救援,不收取分文报酬,也从不接受任何赞助与捐款。每一次集结、出发、抢险、归来,都是自掏腰包完成义举,完全自愿。没有人强迫,也没有人指示,所做的一切只是遵从我们的初衷——见义勇为,救死扶伤;无愧于心,不求回报;任务结束,暗自撤离,不参加庆功,不接受表彰。

 

我们在每一次行动中得到心灵的慰藉,迸发生命的火焰,赢得人生的升华。除此之外,别无他求。每一位“蓝天”队员,都把“蓝天”作为爱心存放与保管的地方,都把“蓝天”作为生命的高度,当作温暖的家与港湾。

 

每一次执行任务出发前,我们都会给家人留下一封“遗书”,万一发生不测,请朋友转交给我们的亲人。我们甚至不能当面告诉亲人,我们要去执行怎样一次任务,冒着怎样出生入死的考验,与死神搏斗,与恶魔较量。

 

我们作好了随时赴死的准备,就是为了把面对灾害、陷入险境、无力以对的脆弱生命,从死神的手中夺回,让他们生活在蓝天之下,绽放光辉。

 

蓝天救援队就是这样一个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团体,我们更擅长的表达,是以抢险救援的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的价值与存在。

 

当把从洪峰中抢救出来的婴儿交到亲人的怀抱时,当从天坑中脱离险境的驴友回到爱人身边时,当地震废墟中被救出的灾民重新见到阳光时,当从火海烟雾中被救的人发出重生的呼喊时,那就是我们最快乐的时刻。

 

无论何时,请相信,蓝天,永远与你们同在!

 

 

——完—— 

  作   者:杨敏

 主   播:文萱

 出  品  方: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报刊社

      武汉市红十字会

专业支持:汉口学院传媒学院

总出品人:金宝杰 陈耘

总 编 辑:吕进福

总 监 制:王鹤 王超

总制作人:张皓静 陈行

编辑部主任:余振权

责任编辑:陈晓亚 谢云凤 耿艳菊

稿件统筹:刘馨芫

音乐编辑:王超、陈行

平台统筹:李忠黎

平台管理:邓小翠 冯慧 张立光

上一条:第一百九十一期:《“踩”出雪地画作》 下一条:第一百八十九期:《我的拉杆箱》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