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蔡甸区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德和社区成立于2019年1月,常住居民1597户,其中60岁以上老人、14岁以下儿童和新就业群体占常住人口比例较高。德和社区红十字会依托“博爱家园”项目建设,大力开展红十字志愿服务活动,打造红十字健康小屋,通过多元化的服务模式,助力守护“一老一小一新”美好生活。
“志愿服务+”——“幸福盒子”里的红马甲
在德和社区,有一家名为“幸福盒子”的特别超市——这里的商品不收现金,只刷志愿者服务“积分”。在这里,志愿服务不再是单向的付出,而是爱与温暖的循环,极大激发了志愿者长期稳定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目前,德和社区的注册志愿者达到800余人,占全部居民21%,志愿服务蔚然成风。
德和社区红十字会依托志愿者队伍,从居民“需求侧”入手,通过调查问卷、电话微信、入户走访等方式,了解居民痛点、难点、焦点,结合志愿者特长成立了暖心宝贝、聚爱社、守护健康等15支志愿服务队,量身定制志愿服务内容,每月组织志愿者开展2次以上的志愿服务活动,已累计为社区群众提供服务2000余人次,赢得了居民们的一致好评。
每逢传统节日,志愿服务队以行动传递人间温情。元宵节时,志愿者们制作汤圆;端午节时,志愿者们包粽子;中秋节时,志愿者们采购月饼;冬至时,志愿者们一起包饺子。这些满载爱心的节日美食,被“红马甲”送往孤寡老人、困难家庭及特殊群体的手中,让他们在节日里也能感受到家的温暖。每月一度的便民广场,更是成为了社区“红马甲”服务的亮丽风景线。志愿者们汇聚在一起,为居民提供义务理发、家电维修、法律咨询等一站式便民服务,切实解决居民生活中的点滴难题。爱心捐赠活动也在这里定期举行,居民们纷纷捐出家中的闲置衣物、书籍、玩具等物品,帮助需要的人们。这些志愿服务活动不仅方便了居民的生活,也营造了温馨和谐的社区氛围。
“生命守护+”——“健康小屋”里的安全课
在德和社区红十字健康小屋内,应急救护培训讲师正专注地指导学员:“手臂要伸直,利用上半身的力量进行按压!”这是心肺复苏技巧培训中的一幕。通过深入开展红十字应急救护知识培训,社区不仅广泛传播了急救知识,还成功培养了400多名红十字初级救护员,有力提升了社区群众的自救互救意识和能力。每当暑期来临时,社区红十字会还为社区的青少年学生开展一次防溺水教育,帮助他们掌握防溺水知识,提高防溺水意识。
红十字健康小屋不仅配备了红十字急救箱、AED除颤仪和健康检测机等多种便民设备,还设置了救护科普知识展板,社区还定期组织健康讲座和义诊活动,居民可以在这里获得免费的健康监测和指导。作为社区健康服务的重要载体,红十字健康小屋已经成为社区传播应急救护知识、安全知识、倡导健康生活方式的温馨港湾。
“社区治理+”——“博爱家园”里的贴心人
自“博爱家园”项目建设以来,德和社区红十字会推进以社区为平台,社会组织为载体,社会工作者为支撑、社区志愿者为辅助、社区公益慈善资源为补充的“五社联动”社区治理新机制,助力打造“老有善养、幼有善育、新有善学”的美好幸福家园。
开展“博爱送万家”活动,联接各方资源帮助困难群众,为他们送去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2024年8月某居民因病入院,家庭经济困难,社区红十字会迅速募集捐款2770元,并协助争取民政部门支持,有效缓解家庭困境。开展关爱独居和困难老人活动,为他们提供定期慰问、健康检查、清洁环境和心理疏导等生活援助。依托“百家课堂”青少年文化课堂,传播红十字青少年文化精神,助力儿童健康成长。开展关爱快递小哥等新就业群体活动,通过搭建交流平台、提供休憩驿站等方式,助力他们更好融入社区生活。开展社区公益市集活动,组织深入普及红十字相关知识,推广献血、造血干细胞捐献宣传,将红十字“人道、博爱、奉献”精神深深植入了社区每个角落。
德和社区红十字会充分发挥党和政府在人道领域的桥梁纽带作用,全方位推动红十字人道事业融入社区治理,推动红十字事业不断发展进步,社区先后获得武汉市五星级先进党组织、武汉市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蔡甸区级文明社区等荣誉。
(执笔:刘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