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资讯 >> 正文

【基层组织风采8】

​       编者按:近年来,武汉市红十字会贯彻落实红十字事业“十四五”规划,按照《湖北省红十字会关于加强红十字基层组织建设的实施意见》,坚持“组织、阵地、工作、宣传”四位一体工作理念,积极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现推出“基层组织风采”专栏,展示各区红十字基层组织建设的经验做法、涌现的先进典型,供交流、学习。

“博爱家园”绽芳华   共治共享谱新篇

——经开区薛峰社区红十字“博爱家园”建设纪实

时间:2025/03/21

武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沌阳街道薛峰社区,是2004年由6个拆迁村还建而成,社区拥有5200多户居民,常住人口约1.3万人。2024年,经开区红十字会自筹资金启动该社区“博爱家园”项目,积极培育红十字精神,推动构建“组织健全、服务精准、文化浸润”的基层治理新格局,为社区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一、党建引领强根基,织就治理“经纬线”

2024年4月,薛峰社区红十字会在党群服务中心揭牌成立。社区党委书记担任会长,始终将“党建带红建、红建促党建”的责任扛在肩上。32名社区工作者带头加入红十字志愿者并取得初级救护员证,两委委员、居民和志愿者代表等37人组成“红色方阵”,搭建服务平台,并开展了一系列红十字特色活动。社区还制定了大会制度、议事制度、财务管理等规范的管理制度,从会员管理到活动组织每一环节都有章可循、规范有序,台账资料完整齐全,社区“博爱家园”建设规范透明、运转高效。

二、阵地建设聚人气,打造服务“生态圈”

走进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红十字元素随处可见,“红十字服务站”标识格外醒目。这里设置了健康小屋、应急救护培训教室、心理咨询室等多种功能区,配备便民工具箱、急救包、轮椅、口罩等用品一应俱全。每周四下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李医生总会准时出现在红十字服务站,在为居民们提供健康咨询和诊疗服务的同时,还建立了家庭健康档案,详实记录了社区慢性病患者的动态数据。

环绕在社区中心广场两侧的是独具特色的“博爱长廊”。这条百米文化景观带,图文并茂传播“三救三献”的知识技能,宣传橱窗讲述着感人至深的红十字故事。每当夜幕降临,这里既是居民们开展文娱活动的“月下舞台”,也是居民学习急救技能的“星光课堂”。

三、专业队伍育精兵,锻造生命“守护者”

薛峰社区“救在身边”志愿服务队经过不断发展,已经成为社区红十字会开展工作的核心力量。志愿队的50名队员也经历了从 “热心人”到“专业人”的蜕变,他们定期开展急救培训、应急救护知识普及宣传和传染病防控知识讲座等活动,已经培养了20余名红十字初级救护员,向数百名居民群众普及了应急救护技能,他们用自身专业知识和奉献精神兑现着做“群众身边的生命卫士”这一庄严承诺。

社区红十字会还与辖区卫生院携手开展了一系列惠民服务,每年共同开展20余场义诊活动,为居民进行免费体检、疾病诊断和健康咨询,让居民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真正将群众所需和红会所能将结合,切实满足群众的需求。

四、文化浸润细无声,培育文明“蒲公英”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隔……”薛峰社区红十字会每年开展十余场以“人道、博爱、奉献”主题宣传活动,小区近百居民欢聚一堂,共同唱响一首首充满激情的歌曲。社区以“博爱家园”为平台,依托各类文艺节目、公益集市,积极尝试“博爱+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社区红十字会举办的爱心集市,义卖居民捐赠的儿童书籍、益智玩具、手工制品等承载着捐赠者爱心的物品,不仅为社区增添了温馨与欢乐,更在小朋友们心中播撒下人道、博爱、奉献的种子,让红十字精神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

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还成功募集到6万余元的慈善捐款。2024年,社区用这些捐款帮扶30余户困难家庭,为他们送去生活物资、医疗救助,让他们充分感受到社会的关爱与温暖。

如今的薛峰社区,红十字元素已融入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宣传栏的急救知识海报、物业群的健康提醒信息、企业工会的无偿献血倡议……这些看似平凡的细节,共同构筑起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精神高地。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薛峰社区正以“博爱家园”为支点,撬动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新篇章。他们的实践证明红十字事业不仅是扶危济困的民生工程,更是培育共同体意识的文明工程。当人道精神成为社区基因,当互助理念化作生活习惯,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治理效能的提升,更是城市文明的进阶。这或许就是“博爱家园”建设给予我们的深刻启示。

(执笔:刘淳)

上一条:是宣传员,更是捐献者!“00后”医学生挽袖热血救他人 下一条:“热血”传承,“热心”不减 捐献“生命火种”的兵哥哥来自充满“大爱”的部队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