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践行“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提升公众应急救护意识与能力,江汉区红十字会自暑期以来,聚焦高温防暑、溺水事故、突发疾病等夏季常见安全隐患,精心策划并组织了一系列应急救护普及培训活动。活动覆盖幼儿园、养老院、商场、社区等多个场所,惠及保育员、老年人、儿童及社区居民等不同群体,以实际行动守护群众生命健康,筑牢安全防线。
一、精准施策,强化特殊群体防护能力
(一)幼儿园保育员:筑牢儿童健康安全第一关
针对暑期高温天气下幼儿易发生中暑、烧烫伤等风险,6月7日、14日,江汉区红十字会连续开展了两场面向全区幼儿园保育员的应急救护技能培训。培训以“防暑降温与儿童意外伤害防护”为主题,邀请讲师结合幼儿园实际工作场景,系统讲解了中暑预防、识别及急救要点,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及时、科学施救。
在防烧烫伤培训环节,讲师着重讲解了热水、热汤、电器等常见热源的防范措施,如将热食容器放置在幼儿无法触及的高处,调节水温避免过烫等。针对意外烫伤,详细讲解了“冲、脱、泡、盖、送”的五步骤急救流程。通过现场模拟操作和案例分析,保育员们掌握了应对幼儿烧烫伤的关键技能,增强了应急处理信心。

(二)养老机构从业者:守护“银发一族”生命安全
7月18日,江汉区红十字会走进江汉里社区养老院,为养老服务人员开展心肺复苏(CPR)和自动体外除颤器(AED)使用专项教学。考虑到老年人突发心脑血管疾病风险较高,培训重点围绕心搏骤停急救展开。讲师首先结合真实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心搏骤停的识别要点及“黄金4分钟”的重要性,强调了及时施救对挽救生命的关键作用。
在实操环节,讲师借助模拟人教具,分步演示了心肺复苏的操作规范,还详细介绍了AED的使用流程,并特别强调在一名施救者进行心肺复苏的同时,另一名可同步取用AED,两者配合能极大提高抢救成功率。养老服务人员分组进行了反复练习,讲师现场纠正按压手法、节奏等细节,确保每位学员都能熟练掌握这项“救命技能”。

二、多点发力,提升公众安全防范意识
(一)儿童防溺水教育:播撒安全种子,守护少年成长
暑期是儿童溺水事故的高发期,为增强儿童及家长的防溺水意识,江汉区红十字会分别于7月19日、25日及8月1日,在新唐“万芊荟”商场、航空社区、万年社区开展了三场生动有趣的防溺水安全教育活动。活动面向社区儿童及家庭,采用“理论讲解+情景模拟+互动问答”的形式,让孩子们在轻松氛围中学习防溺水知识。

讲师通过播放溺水事故案例,抓住孩子们的注意力,直观展现溺水的危害及严重后果。随后详细讲解了溺水高发时段、危险水域识别、“六不一会”安全准则以及溺水后的自救与互救技巧。
在情景模拟环节,孩子们积极参与互动,问答环节气氛热烈,孩子们踊跃抢答,在趣味中加深了对防溺水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活动结束后,孩子们纷纷表示学到了实用的安全知识,一位小朋友拿着宣传手册说:“回家我要给弟弟讲,让他也别去河边玩。”家长们也对活动给予高度评价,认为这种“接地气”的教育方式让孩子真正将安全意识入脑入心。

(二)社区居民:普及急救技能,共建博爱家园
7月31日,江汉区红十字会联合打铜社区,开展了一场以“防溺水与应急救护”为主题的综合性应急救护科普活动,吸引了众多社区居民参与。
讲师以“心肺复苏先就脑”为切入点,强调了大脑缺氧4-6分钟就会造成不可逆损伤,因此一旦发现有人呼吸心跳骤停,应立即启动心肺复苏并尽快取用AED,把握“黄金救援时间窗口”。在讲师细致地讲解了心肺复苏的操作流程后,参加活动的社区张阿姨感慨道:“原来心肺复苏就是这样操作的呀,讲得太实用了!”

三、成效显著,生命防线守护更加牢固
江汉区红十字会暑期开展的系列应急救护普及培训活动,覆盖范围广、针对性强、形式丰富多样,取得了显著成效。据统计,活动累计培训保育员、养老服务人员、儿童及社区居民等超500人次,发放宣传资料300余份,有效提升了不同群体应对夏季常见安全风险的能力,增强了公众自救互救意识,为减少意外事故伤害、保障群众生命安全发挥了积极作用。
江汉区红十字会将以此系列暑期培训为契机,持续深化应急救护普及工作,不断创新培训形式、丰富培训内容、扩大覆盖范围,推动“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理念深入人心,让生命之花在红十字急救保护下绽放得更加绚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