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平台 >> 他山之石 >> 正文

创新深化 改革攻坚

——浙江省红十字会持续强力推进透明度建设实践与启示

时间:2024/06/13

红十字会透明度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程。浙江省红十字会党组深刻认识“生命线”意义、“螺旋式”规律、“一体化”要求,保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定力,以钉钉子精神,强力推进创新深化、改革攻坚,抓紧抓实全省红十字系统透明度建设。2023年底,经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委托第三方机构评估,省红十字会透明度指数评价得分99.49分、市级红十字会平均得分98.91,连续两年获全国“双第一”。

加强组织领导,一体推进落实

一是实施专班推进。把提升公信力作为深化红十字会改革的重要内容,将透明度指数评价作为评估改革成效的关键指标,纳入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工作职责,省红十字会党组书记牵头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办公室专人负责落实,各部室单位协同推进,确保各项工作真落实、真到位、真成效。

二是完善法规体系。推动出台实施《浙江省红十字会条例》,在法律层面规范明确县级以上红十字会透明度建设内容、标准。运用“七张问题清单”机制强化党建统领问题管控,推动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强化内控监督,扎牢织密制度笼子,形成用制度管人、靠制度管事,抓工作的常态常效。

三是形成工作闭环。用好考核“指挥棒”,将“加强透明度建设”列入设区市红十字会年度重点工作评估指标项,设定分值10分,并在扣分项中明确反向指标,推动全省各级红十字会在公信力建设上用心着力。

四是试点延伸覆盖。采取省红十字会统一标准、市红十字会指导推进、县红十字会自选渠道等方式,上下联动开展县级红十字会透明度建设试点。委托第三方机构,组织试点评价,把诊问脉省域县级红十字会透明度建设存在的难点堵点,研究制定高质量“全覆盖”的方法路径。

突出工作重点,抓好捐赠管理

一是规范公开募捐行为。及时向省民政厅申领公开募捐资格证书。协同省民政厅、省财政厅等有关部门,组织和指导全省各级红十字会依法全部取得公开募捐资格和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各级红十字会严格按照慈善法规定,做好募捐方案制定、备案、公示等公开募捐各项工作。

二是管牢捐赠关键环节。把捐赠款物分成限定性和非限定性两大类,区分应急和非应急捐赠,根据当地所需、群众所盼,厘清急需程度,第一时间制订分配方案,落实责任人全程跟踪服务。把好进口关,加强与捐赠方沟通联络,一次性告知捐赠流程和注意事项,让爱心单位、个人一目了然,不跑冤枉路。

三是真诚细致做好服务。规范实施各类红十字公益项目,邀请捐赠方代表参与策划、实施、监管、评估、总结等各个环节。采用上门拜访、慰问,寄送感谢信等形式,加强与捐赠者联系、交流,建立完善捐赠者信息资料库。落实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政策,主动帮助捐赠者享受“爱心红利”。定期对有突出贡献的捐赠单位和个人进行表扬褒奖,2011年至今,省红十字会表扬(表彰)捐赠单位(个人)近1000家(人)。

迭代数字红会,提质赋能增效

一是升级业务管理系统。厘清数字红会系统是“红十字工作者组织动员会员、志愿者服务群众的应用平台”定义,开发应用统一用户体系,分配会员、志愿者以及相关医院、学校等服务群众管理权限,用好民政、公安、卫健等部门单位共享数据,减少群众办事填报信息项,完成适老化无障碍改造,切实优化用户体验,不断提高服务质效。

二是打造阳光红会2.0。依托浙里办“数字红会”应用端,开发上线可以接受会员咨询投诉的行风信箱,畅通社会监督渠道;启动建设“会客厅”,方便会员查询所属红十字会基本信息,了解理事会工作动态。封装上架“一键公开透明”低代码组件,市、县红十字会自主接入使用,快速搭建捐赠信息即时公示平台。

三是探索数据应用驱动。依据总会《信息化工程标准及规范》《信息资源目录》,对照博爱中国平台,改造数字红会系统相关数据字段,做好对接准备工作。深化建设数据应用底座,通过筛查分析捐赠使用异常数据,制定信息公开预警规则;分析爱心人士、救援队员、取证救护员、救护师资、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等数据信息,做好人道动员服务模型一期训练。

强化内外监督,回应社会关切

一是实施全流程监管。推广应用总会财务管理系统,规范设置电子账套,切实做到项目收支清楚、审批流程清楚,确保管控无盲区。连续三年采购第三方服务,实施内控体系建设,开展项目绩效评价,组织财务督察审计。加大在统一平台的信息披露力度,邀请社会监督委员会参加理事会,报告捐赠款物接受使用情况,切实把工作放在“聚光灯”,让人民群众看得清。

二是依法实施内部监督。聚焦重点领域、重点环节,严格依法按章程开展监事会监督。做实日常监督,派员参加党组会、列席执委会、理事会、常务理事会等重要会议,参与“三重一大”集体研究决策,提前介入项目招标、物资采购等关键环节,加强合法合规性审查,提出监督意见,督促立行立改。做深专项监督,2023年,全省组织开展专项监督52项,提出监督意见133余条,以有力有效监督“防末病”。

三是协调推进监督贯通。主动接受派驻纪检监察组织的指导,充分发挥“党管监督”的政治优势和机关党委、纪委与监事会秘书处合署办公的组织优势,统筹监督力量、整合监督资源、融合监督职能、贯通监督质效,有效推动依规治党、依法治会能力水平得到新提升,深入推进公开透明工作,不断提高红十字会的感召力、影响力、公信力。

(中国红十字报 2024年5月第2534期 第三版)

上一条:打造一张“金名片” 下一条:完善志愿服务体系 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