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资讯 >> 博爱夜读 >> 正文
2020/01/16

第一百八十八期:《九年公益路 温暖一群人》

九年公益路 温暖一群人

作者/陈碧玉

别人都说,偶尔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坚持长年做好事。而宁都县一名普通女子却做到了,她以做公益为荣,以做公益为乐,坚持做了9年,她的善良感染了一群人。她就是红十字会义务献血队队员、红十字志愿者、宁都县优秀青年志愿者马桂贞。

 

马桂贞今年45岁,早年,她和丈夫过着平静的上班族生活,下岗后马桂贞自主创业,有多年的幼儿教师经验的她办过幼儿园,还开过奶茶店。

 

2011年,马桂贞的丈夫不幸突发脑溢血并引发脑中风,不久后又被查出患有肾炎。为帮丈夫筹集手术费,马桂贞低价转让了奶茶店和幼儿园。屋漏偏逢连夜雨,马桂贞的父亲这时也病重卧床。为照顾好两个病人,马桂贞忙上忙下,身累心更累,一下就憔悴了许多。经过手术,丈夫抢救过来了,但父亲撒手人寰。

 

2014年12月,马桂贞的丈夫病情再次复发,在医院昏迷了数天。面对高昂的手术费用,有人劝她放弃治疗。看着奄奄一息的丈夫,马桂贞不愿放弃,四处筹钱,再次将丈夫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但这一次,病情留下了后遗症,丈夫的右手右脚失去活动能力,智力下降到十几岁孩子的水平。马桂贞从妻子变成丈夫的“妈妈”,夫妻俩既没工作又没积蓄,生活过得非常清苦。

 

坎坷的命运,生活的艰难,并没有打垮马桂贞,反而让她对弱势人群多了一份关注。2009年夏,看到街头有义务献血车,她毫不犹豫加入其中,献血400毫升。当时,几名热情的志愿者接待了马桂贞,这些志愿者发自内心的快乐感染了她,让一度消沉的马桂贞受到了强烈的心灵冲击——做公益可以带来快乐。于是,马桂贞加入了红十字会义务献血队。

 

此后,每个月的无偿献血日,她都会准时参加献血活动,还帮助工作人员做各种准备工作,尽管夏天晒得皮肤蜕皮,冬天冻得手脚冰冷,马桂贞也毫无怨言。2011年,马桂贞加入宁都县青年志愿者协会,2015年又加入宁都麦田计划,2016年正式成为一名县红十字志愿者。

 

成为一名志愿者后,马桂贞有机会和更多的人接触,生活也变得丰富起来。她为留守儿童开办免费补习班,加入助学组织,走访帮助失学儿童,参加关爱孤儿和老人的活动。

 

“妈妈心里装的都是别人家的孩子,关心的都是别人家的老人。”马桂贞的女儿埋怨说。在女儿眼中,妈妈做公益近乎“痴迷”。马桂贞有一个小本子,上面密密麻麻地记着多个乡镇留守孩、空巢老人的基本情况,她时不时会翻出来看看,估算着组织志愿者去探望的时间。

 

更令人感动的是,马桂贞两度患病,却依然心系公益。2014年3月,马桂贞不幸患上了胆汁流,听力受到严重影响。在亲友的帮助下,她借钱治好了右耳,左耳的手术费却没有着落,只能硬挺着。

 

2016年11月,马桂贞被检查出卵巢囊肿,不得不住院接受治疗。出院不到一周,她又跟随麦田计划的志愿者下乡看望留守儿童。每到一个学校,马桂贞都拖着病体,为留守儿童发放过冬棉衣。

 

在长达9年多的公益路上,马桂贞以做公益为荣,以做公益为乐,以至于有人不理解,说她是“疯子”。但马桂贞不计个人得失,依然坚韧执著,默默奉献。马桂贞投身公益的热情感动了很多人,在她两次患病做手术时,众多网友伸出援手为她捐款,为她解了燃眉之急。

 

2016年,全国有20多家媒体报道了马桂贞的感人事迹。面对社会的关注和公众的赞誉,马桂贞保持一贯的低调,她说:“公益就是我生活的一部分,我会一直坚持走下去……”

 

 

—完— 

   作   者:陈碧玉

 主   播:刘巷萍

 出  品  方: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报刊社

      武汉市红十字会

专业支持:汉口学院传媒学院

总出品人:金宝杰 陈耘

总  编  辑:吕进福

总  监  制:王鹤 王超

总制作人:张皓静  陈行

编辑部主任:余振权

责任编辑:陈晓亚 谢云凤 耿艳菊

稿件统筹:刘馨芫

音乐编辑:王超、陈行

平台统筹:李忠黎

平台管理:邓小翠 冯慧 张立光

上一条:第一百八十九期:《我的拉杆箱》 下一条:第一百八十七期:《棉花 棉花》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