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无偿献血大多数人并不陌生,城市街头常有流动无偿献血车,也常有热心市民主动走进献血车献爱心。但是对捐髓可能并不熟知,因为捐献“造血干细胞”,血液配型成功的几率非常低,据称,非血缘关系间的相合率仅为万分之一到十几万分之一。

近日,武汉有一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王健(化名)引起了大家的关注。
王健是山西长治人,2018年在武汉工作时参与无偿献血。当医生问他是否愿意成为中华骨髓库献骨髓的志愿者时,王健毫不犹豫填了资料,医生抽取了他的血样,分析后将资料输入了中华骨髓库。
今年2月,武汉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打来电话称,王健骨髓与江苏一位白血病患者相匹配,问王建是否愿意捐献造血干细胞。“从坚持无偿献血样那一刻起,我就有这样的准备,做出了一个爱心承诺,无论什么时候,哪里的患者需要我捐献骨髓,我都愿意。”王健说,他接到电话后立刻答应了。

随后,王健进行了再次抽血配型和体检,各项指标合格。想着身体里的造血干细胞就能够挽救一个人,王健就觉得自己的身上多了一份责任。王健改变了生活习惯,每晚11点准时睡觉,坚持锻炼身体不沾酒,吃的也较清淡。
9月20日上午9时,王健在武汉市中心医院血液科采集室进行造血干细胞采集。“当时只是填了资料,没想到我的骨髓真的可以救人,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一定全力配合,挽救这个生命。”王健表示,答应了要捐献造血干细胞,从道德上说就肩负了一种责任,要对对方负责。

当天,造血干细胞采集完成,患者所在医院工作人员赶到武汉市中心医院进行了交接。王健成为全国第16082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湖北省第596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受捐者家属亲笔写下了感谢信:“在基因配型中,很幸运遇上了您,是您的大爱无私、奉献、友爱的高尚精神,让我们全家看到了康复的希望……”
他赋予身边人和陌生人的援手,不仅仅是爱心,更是一种对社会的责任,是人间关怀的一种见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