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正文

红十字博爱家园搭台 残疾群体就业有了新路径

硚口区“绿色回收”助残项目竹叶海首店签约

时间:2025/08/26

“以后能靠自己的双手收废品、赚工资,还能跟着志愿者学分类知识,再也不用总靠家人照顾了!”近日,在硚口区易家街道竹叶海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残疾人陈先生握着刚签完的就业服务协议,难掩激动。当天,硚口区助残“绿色回收”项目竹叶海首店签约仪式在此举行,这不仅是竹叶海社区红十字博爱家园引入的全新志愿服务项目,更通过“政企社+博爱家园”联动模式,为残疾群体搭建起就业增收与社会融入的“双平台”,让助残帮扶与公益服务在社区落地生根。

实地建站:博爱家园成“绿色助残”主阵地

签约仪式前,参会人员率先走进竹叶海社区“绿色回收” 驿站,在这里,既是项目首个服务阵地,也是社区红十字博爱家园的“新功能区”。驿站内,分类回收箱、电子秤、收纳架等设备摆放整齐,墙上清晰标注着废纸、塑料、金属等再生资源的回收价格与分类标准。“未来这里不只是回收点,更是博爱家园服务残疾群体的‘前线’。”竹叶海社区红十字博爱家园负责人介绍,驿站将由红十字博爱家园统筹管理,志愿者会定期协助残疾从业者整理回收物资、记录台账,还会为居民提供上门回收预约服务,让“绿色回收”与“助残志愿服务”同步推进。现场,向阳而生青少年儿童帮扶中心还通过竹叶海社区红十字博爱家园“绿色回收”项目捐赠一台空调。

双重签约:就业与服务双保障落地

上午10时,签约仪式正式启动,两项关键协议的签署,为“绿色回收”助残项目划定了清晰的推进路径。

在社区与社会组织的合作签约环节,竹叶海社区与向阳而生帮扶中心明确分工:社区依托红十字博爱家园的资源优势,提供场地支持,并协助对接居民回收需求,动员社区居民参与“助残回收”;向阳而生帮扶中心则负责项目整体运营,包括组建专业团队对残疾群体开展分类回收、安全操作等技能培训,同时管理志愿者队伍,确保驿站日常服务有序开展。“我们会根据残疾群体的身体状况制定培训计划,比如为肢体残疾学员配备轻便工具,为听障学员安排手语翻译,确保每个人都能掌握回收技能。”向阳而生帮扶中心负责人说。

更让残疾群体期待的是第二项签约——向阳而生帮扶中心与2名残疾群体代表现场签署就业服务协议。根据协议,精障康复患者、肢体残疾人士等可通过参与再生资源回收工作,按回收量获得计件报酬,每月最低收入预计在520元,帮扶中心还会为他们缴纳意外险,保障就业安全。“以前总担心自己找不到工作,现在有了协议,不仅能稳定赚钱,还能和志愿者一起做事,感觉自己也是对社会有用的人了。” 签约代表陈先生说,这份工作让他看到了融入社会的希望

多方联动:推动“博爱+助残”模式可复制

此次活动得到硚口区易家街道党工委、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管理部门、社工服务机构及再生资源合作企业的全力支持。“我们会为项目提供再生资源回收渠道,确保残疾从业者收来的物资能及时变现,还会定期开展价格指导,保障他们的收益。”再生资源合作企业负责人表示。

易家街道将以此次签约为起点,推动竹叶海社区红十字博爱家园进一步完善服务功能,把“绿色回收”助残项目打造成标准化模式——未来计划在辖区其他社区推广,通过博爱家园整合场地、志愿者、资金等资源,让更多残疾群体通过“绿色回收”实现就业,同时带动更多居民参与公益助残。

(易家街竹叶海社区供稿)

上一条:红十字精神育少年,硚口学子展风采 下一条:硚口区应急救护培训为家长赋能、伴孩子安全成长

关闭